怎样才是健康饮食荐读
医学研究者布莱克·唐纳森在著述里披露的惊人事实之一,就是观察到采用低碳饮食的病人不只减了重,其他健康问题的症状也告消失。
这些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动脉粥状硬化、高血压、骨关节炎、胆结石和糖尿病,在年代早期被通称为“肥胖六重奏”,因为这六个问题被观察到较常发生在肥胖者身上。当病人采取常吃肉饮食之后,唐纳森发现他们“越来越少求助于药物”来对抗这些疾病。
在饮食中,当碳水化合物被脂肪取代,一切似乎都变好了。无可否认,这很像是江湖郎中在吹嘘各种仙丹妙药的功效,因而让这些饮食蒙上一层卖膏药的色彩,但高脂低碳饮食确实常被观察到似乎可治愈不少的健康问题,而且从班廷在年代早期发现自己身上的变化开始,就一直真是如此。
心脏病、糖尿病甚至是癌症,可能由现代饮食中的各种碳水化合物引起,一直是很多医生与研究者在原始部落人口开始吃这些食物时所观察到的结论。例如德国医生奥托·薛佛(OttoSchaefer),曾在年造访加拿大北极圈中最知名的肉食因纽特族各部落。他在巴芬岛(BaffinIsland)找到的族群,尚未受任何西式饮食影响,仍吃着一种完全以肉与脂肪组成的饮食,有开胃的美味珍馐如海豹肠、鱼眼,和“生鲜时就缝进海豹皮再曝晒二到三天的北极鲑”。
在一些北极区域,哈德逊湾公司(Hudson’sBayCompany)已经开始每年以船载入食品,主要是面粉、粮饼、茶叶和糖蜜,但是并非所有的族群都获得这些货物,也因此让薛佛有机会比较研究获得大批西方食品的族群和维持原始饮食的族群。
薛佛发现,凡是在按照“古老原住民方式”饮食的地方,健康状况普遍良好。在检查了四千名加拿大因纽特人之后,薛佛表示他并未见到任何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的迹象,尽管他们的饮食中完全没有水果或蔬菜;冬天缺乏日照也未造成维生素D缺乏症。“他们的大部分饮食是由鲜肉和鱼组成,大多数是生食或冻着吃。”他也未曾听闻有人因欠铁质而贫血。
经由他自己的观察,以及在艾德蒙顿(Edmonton)医院和附近一间疗养院所搜集到的数据,薛佛的结论为—在采取传统饮食的因纽特人当中,哮喘、胃溃疡、痛风、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几乎不存在,也未见高血压和身心症引发疾病。他只看见两个血压超过一百毫米汞柱的案例,而且发现动脉硬化在因纽特老人之间,要比在老年加拿大白人之间更不常见。他写道,心脏疾病“没有出现在六十岁以下的爱斯基摩人身上”。
相较之下,每当因纽特人以碳水化合物替代他们的传统饮食时,健康就会变差。妇女和儿童大量出现贫血,而且在一个吃了这些“文明”食物的因纽特人身上,薛佛发现了第一个糖尿病案例,这是以往加拿大北极地区从未被通报过的首例。他也发现慢性中耳炎和龋齿,在某些案例中,龋齿甚至严重到有些因纽特人以海象牙做了自己的假牙。薛佛推测,极有可能的原因似乎是,这些长期适应脂肪与蛋白质饮食的因纽特人,无法应付西方介绍给他们的淀粉和糖。
在一个叫做伊魁特(Iqaluit)的聚落,薛佛发现那里的因纽特人传统食物吃得最少,而其健康状况也是他见过最糟糕的。他观察到,因进食大量糖而产生的问题,在西方国家是发展了几百年才出现,而“对于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几乎是唐突颠簸地发生在过去二十年间”。薛佛目睹了一个世代永远失去了他们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凡是放弃吃肉的因纽特部落,都以碳水化合物取而代之。在伊魁特,当地人吃洋芋片和喝汽水;薛佛告诉一家当地报纸,这种饮食改变近似于“自行施加的种族屠杀”。
薛佛并非唯一观察到这种饮食转变及其与慢性病关连的人。英国皇家海军医生汤玛斯·克利福(ThomasL.Cleave),曾于一九○○年代早期到众多偏远地区旅行,也见到同样的现象。
他称所有的慢性病为“甜味病”,因为这当中有诸多疾病都是与引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同时到来——主要是糖和白面粉。事实上,一船船的精制糖也早已抵达克利福自己国家的海岸,当英国于年代开始兼并西印度群岛,英国人的糖食用量就从年的每人四磅,到年的每人多于二十磅,增加了五倍。
十八世纪后半,英国出现了第一个心脏病病例。因为此时期也是将牛、羊等家畜养到极度肥胖的年代,因此当心脏疾病出现时,比较普遍的解释是归因于肥肉,而非糖。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平均肉类消耗量保持不变甚至下降,但心脏病的罹患率却见上升。事实上,在饮食中唯一与心脏病罹患率同步上升的是糖的消耗量。及至十九世纪末,一般英国人的糖食用量是每年约八十磅。
(相较之下,在二十世纪末,美国食品工业则供应每人多于一百五十磅的糖,如今还包括高果糖玉米糖浆。)
另一个似乎与精制碳水化合物同步出现的慢性病是癌症。
在因纽特人这样的孤立人口中,癌症由罕见变成常见杀手,而每当这些人口开始吃糖和白面粉时,这个改变就会发生。关于此种癌症崛起的记录并非少得可怜,也不仅只“局限于一两个住在非洲或亚洲的荒野医生发表的意见”,英国记者与历史学家巴尔克(J.EllisBarker)在《癌症:起因与预防》(Cancer:HowIsItCaused;HowItCanBEPrevented,)一书中说明,这样的证据来自全世界,包括大量的文献报导与研究,其中有许多最初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或是《刺络针》——这两者都是极受敬重的期刊,或是刊登在当地的出版品如《东非医学期刊》(EastAfricanMedicalJournal)。
他搜集到的所有叙述几乎都支持这个主张——癌症以及其他慢性病,原本并不存在于孤立人口中,只有在西方碳水化合物到来时才出现。乔治·普林特斯(GeorgePrentice)是一位曾在二十世纪初于中非南部与孤立族人共处的医生,他观察到有一长串的疾病,几乎是同时在这些孤立人口中出现(后来唐纳森把其中一些纳入他的“肥胖六重奏”),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中风、癌症、肥胖症、糖尿病、龋齿、牙周病、阑尾炎、消化性溃疡、憩室炎、胆结石、痔疮、便秘和静脉曲张。
在偏远人口首度持续接触西式饮食后,这些疾病就无可避免地成群结队出现。
西方到底是引介了什么给这些偏远人口?营养学家一直告诉我们的历史故事是,工业化的世界带来“高脂、热量密集的饮食,有相当分量是以动物为主的食物”。
这段引言来自于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反映了当时的主流观点。但是,在薛佛和其他人的历史叙述中,可见的明显事实似乎是,西方人一开始输出到贫穷国家的物资,只限于容易打包与保存的东西,那就代表不是肉或乳制品,因为这些食品很容易腐败,除了猪油偶尔是例外。
传送到世界上每个西方贸易商可达角落的,是四种非常便于携带且受欢迎的货品:糖、糖蜜、白面粉和白米。换句话说,就是精制碳水化合物。疾病随着这些西方食物降临,因此这些病症被称为“西方病”、或是“文明病”。
这里有不一样的生活态度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哪家好- 上一篇文章: 健康饭后做这6件事太毁健康尤其第二
- 下一篇文章: 健康饭后做这6件事太毁健康尤其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