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科学吃粽,别吃伤了
吃粽子吃出急性阑尾炎、吃咸鸭蛋导致胰腺炎复发……每年的端午节期间,医院的急诊都会收治一些“吃伤”的患者。
黄阿姨在端午节当天吃了两个粽子当早饭,中午家庭聚餐,黄阿姨又吃了两个粽子。下午三点,黄阿姨就感到腹痛难忍,医院。医生诊断黄阿姨患上了急性阑尾炎,原因就是她在短时间内吃了太多的粽子,导致肠道消化压力突然增大。吃了四个粽子就要“挨一刀”,黄阿姨后悔不已。
但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都离不开餐桌饮食,为了屈原,为了饱口腹之欲,为着阖家团圆不扫兴,粽子这庆节食品还是要吃的!那么怎么吃才会不“吃伤”呢?
1.餐后绝对不吃
专家表示,粽子绝不是零食或甜点,千万别让它在餐后出现。不少人在外吃饭会先吃菜和米饭,最后面才上粽子,把它当甜点,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专家表示,粽子的名分是主食,请不要给它辅食的待遇,它由糯米做成,黏度高、难消化,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相当于一碗米饭。如果吃了米饭就不要再吃粽子,如果要吃粽子,请别去碰饭、面和馒头。
2.早餐吃最好
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不要餐后吃,也不要三餐都吃),但早餐更合适。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饮食数量较少,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又方便,又让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觉都很幸福。
那么,早上吃了粽子,中午、晚上可不可以再吃?专家的意见是最好不要吃。粽子由属于难消化的糯米制成,要在人体内充分消化,得耗费更长时间、刺激更多胃酸分泌。肠胃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消化完上一个粽子,没歇几分钟又要开始下一轮损耗,这么反复折腾,强制肠胃消化高难度食材,很可能诱发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等。
3.粽子趁热吃
糯米性温,热乎乎地吃起来不但幸福感满溢,还可滋养脾胃,但如果凉了硬了再吃,就会变得难以吞咽、消化,所以夏天吃粽子也务必吃热的。
一天可以吃几个粽子?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医学教材上也不会有如此这般指导,毕竟粽子“内容”五花八门、个头大小不一,人和人的体质也千差万别。
但各位还是不要太折磨自己的肠胃!专家建议:保守谨慎起见,一天最好别吃超过三个正常个头的粽子,尤其是肉粽或含猪油的粽子,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如果是老人和孩子,还得在此基础上再酌情减量。
粽子不分南北派系,分为以下几类:
甜粽子:水果粽,豆沙粽,枣子粽,香芋粽等等;
咸粽子:咸蛋肉粽,香菇粽,莲子粽等等;
八宝粥:里面有红豆绿豆等的材料;
碱粽,白粽等等。
粽子的种类五花八门,吃货们该怎么选择呢?
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这是因为糯米会刺激胃酸分泌。吃咸味的粽子略好一些,先吃较多的绿叶蔬菜再吃粽子,也会好一些。
糖尿病患者:红枣粽、豆沙粽普遍含糖量较高,和糯米一起,会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节制进食的同时,还要避开含糖量太高的种类。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这些粽子,或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所以除了进食要适可而止外,关键还在于选择一些“小清新”的粽子,如碱水粽、裹蒸粽等。
肠胃功能不好者:不放油的粽子并不难消化,趁热适量食用时肠胃一般不会难受。但吃的时候要慢一点,好好嚼一下再咽。油腻的肉粽最好敬而远之。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糯米食品。
有胆囊炎或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尽量少吃粽子,要吃也要蒸透了分餐少食;同样,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患者如果贪吃太多粽子,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所以务必在普通人基础上减量进食。
现在食品也在不断改革创新,粽子也玩出了许多新花样:已有用西米、绿豆替代糯米制作的水晶棕、绿豆粽等,既美观又新颖,最重要的是低热量,对于那些怕胖又爱美食的人,是很好的选择。
管家TIPS
即使脾胃功能正常的人也不宜吃太多,吃后不能立刻喝冷水,粽子是糯米做的性热,遇冷凝结不消化,腹胀。
在每次吃粽子的时候不妨搭配时令蔬菜,餐后来一份水果,超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等,配薄绿茶。特别油的粽子,如鲜肉、火腿、香肠等,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可以帮助消化。
科学健康过个粽子节,管家再次提醒大家,不要吃伤了哦!
每日知多点:
《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 上一篇文章: 它才是最好的补物,便宜还能防癌
- 下一篇文章: 每天都吃蔬菜,这些蔬菜不能随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