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未名学者讲座05孙飞宇西斯廷
年10月31日晚,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地下报告厅举行了“未名学者讲座”第五讲,该讲座由兴业基金赞助,旨在展现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优秀青年学者的学术视野,分享其思想发现。此次讲座主题为“西斯廷的圣母与多拉的神隐——弗洛伊德多拉的案例研究”,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孙飞宇副教授主讲,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刚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渠敬东教授评议。
孙飞宇老师首先从介绍弗洛伊德多拉的案例入手,讲述了多拉案例的背景、故事结构以及对于精神分析实践至关重要的对于两个梦境的描述和补充,引出多拉与拉斐尔著名画作《西斯廷圣母》之间的关系。其后,结合了“世纪末的维也纳”的时代背景剖析研究传统之中的多拉,以及多拉案例中折射出的西方文明之中最隐秘的紧张状态。在此基础之上,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对性、理性、文明的基本结构以及理解社会学之内涵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
孙老师认为,对多拉案例进行社会学解读仍然首先要从弗洛伊德本人的工作和案例的具体内容入手。年,女病人“多拉”在他父亲的陪同下出现在弗洛伊德的诊室中,弗洛伊德对她进行了诊断,认为其是“一位普通的癔症患者”——她患有神经性咳嗽、失声、呼吸障碍、偏头疼,并表现出了抑郁及自杀倾向。10月到12月三个月的治疗结束后,弗洛伊德发表了第一份手稿,题目是“梦与歇斯底里”。而年4月1日,多拉再次出现在弗洛伊德的面前,并给他带来了新的消息。此后,多拉消失在弗洛伊德的世界中。年,弗洛伊德分两期发表了多拉的案例。
首先,多拉身处的家庭圈子是理解多拉的一个切入点:多拉的父亲是家庭中统治者的形象,是一个“年近五十、才华横溢且精力充沛的企业主”,而她的母亲则被弗洛伊德描述成一个“愚蠢、未受过教育且有严重洁癖的家庭妇女”。多拉的哥哥大多拉一岁半,是她和整个家庭的“典范”,但在家庭争端中则会与多拉站在不同的立场——哥哥站在母亲一边而多拉站在父亲一边。她还有一个姑姑和一个叔叔,身体都不健康,多拉的姑姑是她的偶像,但最后死于急剧恶化的消瘦症。而多拉本人从六岁开始体弱多病,在情感和生活上极为脆弱地依恋父亲而鄙视母亲,并由于长期治疗无效而极为抵制医生。在长期的患病、抑郁以及近期的昏厥与自杀留言后,被父亲强行带到弗洛伊德的诊所。
根据弗洛伊德的神经症理论,官能症是两大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一是力比多的执着导致的倾向,二是成人偶然的创伤性经验。而多拉的父亲向弗洛伊德叙述了这一创伤性经验,后文称为“湖畔事件”——多拉父亲由于患病而需要长期在欧洲南部的一个小镇上疗养,疗养期间,多拉一家与当地的另外一个家庭即“K夫妇”一家发展出了非同寻常的“友谊关系”:K太太和多拉父亲之间、K先生和多拉之间都发展出了十分亲密的关系。但有一次,多拉告诉父亲,在一次她与K先生单独的湖畔散步中,K先生突然非常突兀地向她求了婚。在震惊之下,多拉说她打了K先生一耳光并转身离去。多拉的父亲和叔叔立刻去找K先生求证此事,但K先生对此矢口否认。在向弗洛伊德总结了这些背景之后,多拉的父亲恳求弗洛伊德帮助他们一家,使得多拉“回到正常的轨迹”。
接下来,孙老师介绍了促使官能症发生的第二项因素——力比多执着导致的倾向所包括的两个因素,即“幼儿期的性经验”(史前经验)和个人的“性体质”。这使得我们必须去北京有哪些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
- 上一篇文章: 盆腔炎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
- 下一篇文章: 头条诊所规避风险的25种法则经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