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61天长沙仅7天日照未来15天阴

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

这些日子

史诗级天气大片

《流浪太阳》持续“上映”

这个冬天见过太阳的日子

扳扳手指头就能数清楚

长沙市气象台最新统计,年12月19日以来长沙市多阴雨寡照天气,截至年2月18日,61天内,长沙市只有7天有日照,日照总时数为29.3小时,

较历史同期异常偏少80.3%,较去年同期偏少84.8%;

降雨日数为40天,较历史同期偏多15.5天,较去年同期偏多21天,出现了中度冬酣。

在我们的   

预计未来15天,

长沙仍将持续阴雨天气,

气温偏低,阳光难觅。

其中20日,受冷空气影响,小到中雨;

21日晚~22日白天,降雨短暂间歇;

其余时段,小雨。

到底是谁“偷走”了阳光?

长沙市气象台台长丁玄介绍:“多阴雨的原因今年入冬以来副热带高压偏强,对西风带系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南支槽活跃,为长沙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造成了长沙市异常偏多的连阴雨天气。

 

具体预报(08~08时): 

后期天气展望:

太阳公公何时归来?

未来15天都没什么戏

等到3月中旬或许有转机

今天是元宵节,本年度第二场“超级月亮”,也是年度“最大最圆月”,将为天气晴朗地区的人们献上一轮“超级元宵月”。只可惜,虽然全国雨雪天气有所缓和,但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降水仍是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的关键词,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达7日至9日,其中昨天和今天为最强。整个湖南也是阴雨做主,长沙人再想看“超级元宵月”估计要等9年。更难过的是,流浪的太阳目前依旧不想“回家”,阴雨天继续霸占天气舞台。长沙的未来一周同样阴雨唱主角,其中20日至25日,小雨和阴天自由切换,气温低迷,高寒山区还将有冰冻天气。而后期到3月5日,长沙阴雨天气的可能性也很大。不少市民看了中长期天气预报,吓了一跳:雨水不仅想“包揽”2月,还想要“称霸”3月。“3月长沙要下一个月的雨,是真的吗?”长沙人的   

1、油菜当前正处于抽薹开花期,受前期低温阴雨影响,油菜生长发育进程较往年偏迟。要加强清沟沥水,保持“三沟”畅通,防止发生渍害;前期未施硼肥或者有明显缺硼症状的田块,于初花前喷施硼肥;苗情较差且呈现明显缺肥症状的田块,采取叶面施肥方式补充肥料;初花至盛花初期,加强油菜菌核病防治。

  

2、烟苗和露地蔬菜,要加强园田管理,及时清理沟渠排水防渍,采取小拱棚塑料薄膜覆盖或者无纺布浮面覆盖防冻;大棚蔬菜,水分管理以维持为主,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采取棚室外覆盖草帘、设施内加小拱棚等方式增温,长期阴雨寡照还需采取措施补光。

节气本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但由于它体现了一年之中天气变化的节点,

也常被中医学家借用,以指导养生防病。

雨水节气,多雾、多湿、多寒,

尤其在湖南,

冷空气之凛冽不亚于冬季,且温差大,

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

骨关节疾病的高发期。

因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湛韬表示,此时养生要注意健脾祛湿、防寒保暖和适当运动,这样才能使人振奋阳气、增强抗病能力。

  

减衣莫急,谨防寒邪中医认为,寒邪外袭最易导致各种外感病,也容易引起多种慢性病加重。雨水节气,天地间初升的阳气尚十分微弱,阴寒湿冷,防寒保暖仍是防病养病的基本措施。《黄帝内经》中说养生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对于老年人和正气不足的人尤为重要。

近年国内有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在寒冷季节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增加,与热季相比,寒冷天气心脑血管患者的整体死亡危险增加41%;由于寒冷刺激所导致的血压升高,是这类病人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年,我国有14个省份的数据显示,同样是极端气候,寒冷环境比酷热环境对心脑血管患者健康的损害更大。另有多个研究发现,在寒冷天气下,由于摔倒、肺炎、呼吸衰竭等造成老年人住院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升高。

  

针对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寒冷天气时需及时增添衣物,可采取使用空调、暖气、取暖器等取暖措施;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有人陪护;在家要多测血压、心率,有症状变化要及时就诊。

  

饮食清淡,呵护脾胃

 

雨水节气在冬末春初,天地间阳气初升,犹如刚刚破土发芽,且雾露、降雨较多,空气潮湿,此时应谨护阳气,防止寒湿侵表和内生湿气。除了防寒保暖,还需要调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一伤,阳气则虚,痰湿内生,应注意饮食清淡,不要暴饮暴食,以防脾胃受伤。

常言“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期间,很多家庭餐餐大鱼大肉,再加上相聚时饮酒,导致不少人患上急性肠胃炎;同时,在医院里,因春节饮食不节制导致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也明显增多。从中医角度分析,过多食用肥甘厚味,不但可以造成上述急性消化系统疾病,还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痰湿内生。

  

陶冶性情,心态平和

  

根据中医理论,春天属木,天地间阳气稚嫩,有升发之性。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依据“天人相应”的观点,指出在春季人们应当爱护生命,多给予、少索取,多奖励、少惩罚,这样可以使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从而与春季万物初长的特点相应,有益于身心健康。这里讲的,其实是人们在养生上容易忽视的一点,调节情绪和心态。

  

喜、怒、忧、思、悲、恐、惊被称为“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人们在生活中有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若没有注意及时调整,使得各种情绪波动过大或持续太久,则会损害五脏六腑,导致百病丛生。

  

事实上,现代社会的很多常见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精神类疾病、消化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以及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都与情绪压力过大有关。持续而强烈的不良情绪,甚至可以导致心肌梗死、中风、消化道大出血等危急重症的发生,且并不少见。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已经患有上述慢性病的人,若不能很好地调节情绪,势必将导致病情反复。

 

  

适当运动,振奋阳气

 

适当运动是强身健体的良好方式。

  

雨水时节,坚持做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练瑜伽、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慢跑等,有助于振奋人体内的阳气,使人在工作、生活中拥有更充沛的精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和自信心。

  

此外,适当运动还可以改善消极情绪,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要注意的是,运动的强度、时间需要依据个人情况而定。对于年老体弱者,在寒冷天气,运动应尽量在室内进行,减少户外活动,以免外感寒邪,导致感冒、肺炎、心脑血管意外、跌倒等不良后果。

不妨食用健脾利湿的药膳

雨水时节,养生保健可选用食疗的方式,有不少健脾利湿、药食两用的食材,常见的有:薏苡仁(薏米)、赤小豆(红豆)、淮山、茯苓、芡实、莲子肉、白扁豆、黄芪、党参、陈皮,还有花椒、白豆蔻、砂仁、草果等可用于烹饪的香料。推荐几款老少皆宜的健脾益气祛湿食疗方:

薏米淮山粥:薏米克、铁棍淮山50克切片或切丁、白米克,加入适量水煮成粥即可;只用薏米和白米,不加淮山亦可,称作薏苡仁粥。

茯苓粥:茯苓60克、小米或白米克,加入少许生姜丝同煮成粥。茯苓是极为常用的健脾利湿中药,其性平和,多服无害,且有安神的功效。

陈皮莲子羹:陈皮30克、湘莲30克、薏米50克,多放水,同煮为羹,加入适量蜂蜜调至微甜即可。除了健脾利湿,此羹还有理气、消胀满、化痰的作用。

黄芪炖鸡:黄芪30克、枸杞15克、陈皮15克、鸡肉克,加入适量盐、白胡椒、生姜,共炖煮至鸡肉酥软即成。该食疗方可升阳益气利湿,因加入了陈皮、白胡椒,补而不腻。

中药泡脚也是温阳祛寒利湿的好办法,可用艾叶、生姜、花椒等材料煮水泡脚,水温在40℃左右,每次泡15~20分钟,使身体微似出汗更佳。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等下肢循环不良者,则不宜采用此法,以免低温烫伤导致溃烂、坏疽。

艾灸或敷贴温阳健脾祛湿的穴位

在冬末初春时,采用艾灸或药物敷贴的方法进行保健也是不错的选择。温阳、健脾、祛湿的穴位有:

关元:即丹田,在肚脐下三寸处,是常用的保健要穴,有温阳强壮的作用。

气海:在肚脐下一寸半处,即肚脐和关元穴的正中间,同样有温阳、强壮之功,常与关元配合。

足三里:坐位屈膝,先找到膝关节外侧有一明显凹陷处(犊鼻穴),在这凹陷处直下四个横指(三寸),按之有酸胀感的地方就是该穴位,是常用的保健要穴,有健脾、益气、强壮作用。

中脘穴:在上腹正中,肚脐上四寸处,是健脾和胃最常用的穴位之一,也有祛湿作用,艾灸该穴位还可治疗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三阴交:在足内踝高点直上四个横指(三寸),小腿骨边缘后面,按压此处也有明显酸胀感,是治疗脾胃虚弱、内有水湿的要穴。

阴陵泉:屈膝后,在膝关节内侧稍下,小腿骨边缘后面,是利湿最常用的穴位。

来源|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杨蔚然通讯员杨玲、红网

赞赏

长按







































中科获品牌影响力
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wqd.com/bfbz/15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