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的这种野菜,凉拌吃最能清热化瘀,
败酱草,地方上称苦益菜,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用于中药熬煮时有浓烈的脚臭味,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除作药用外,败酱草也是一种野菜,其嫩根和叶皆可食用,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
功效与作用中医认为,败酱草味苦,性平。入肝、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排脓破瘀。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
《本经》:"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别录》:"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
清热解毒,行瘀排脓
用于肠痈(急慢性阑尾炎),常与大黄、丹皮、冬瓜仁、桃仁等同用。用于肺痈(肺脓疡),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桔梗同用。
祛瘀止痛
用于产后腹痛,常与当归、炮姜、川芎、桃仁同用。用于血热瘀滞、心腹疼痛,常与当归、川芎、乳香同用。
镇静
黄花败酱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比西方古典的镇静剂缬草强一倍以上。其镇静、催眠功效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败酱烯、异败酱烯。败酱皂苷也有镇静、催眠作用。
保肝利胆
能促进肝细胞新生,防止肝细胞变性,具有较好的保肝、降低转氨酶的作用。黄花败酱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
败酱草这样吃1、鲜食:将幼苗或嫩茎叶洗净,用沸水焯2~3分钟,放人清水中浸泡,去苦味,凉拌,蘸酱,炒食或做馅。
2、晒干菜:将鲜菜去杂,洗净,开水烫一下,再用清水冲洗,晒干或烘干贮藏。食用前热水泡开,炒食或炖肉。
3、腌咸菜:将鲜菜洗净,沥干水,在缸内按一层盐一层菜排放,并拌入相关佐料,封贮,10天左右后即可食用。
败酱菜炒猪肝
材料:败酱菜g、猪肝g,料酒、精盐、味精、酱油、湿淀粉、葱花、姜末、猪油;
做法:
1.将败酱菜洗净,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洗去苦味切段;
2.猪肝洗净切片,加入料酒、盐、味精、酱油、湿淀粉拌匀;
3.油锅烧热加入葱、姜煸香,倒入猪肝煸炒至熟,投入败酱菜炒至入味,出锅即成。
功效:此菜具有清热解毒、补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面色萎黄、浮肿、贫血、眼花、夜盲、小儿疳疾等病症。
败酱草牙鲜品可作野菜食用,对预防疮疖和各类皮肤病颇有帮助。因本品性寒,所以脾胃虚寒或者腹疼腹泻者应该少吃或者不食。
败酱草治病验方1.败酱草鲜品克、干品50克,水煎服,一日三次,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
2.败酱草30~50克,水煎服,一日两次,治疗胃及食管反流病。
3.败酱草60~克,水煎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脓肿者。
4.败酱草60~90克,同炒苍耳30克,同煎服,一日三次,治疗鼻窦炎。
5.败酱草鲜品每次~克,水煎5分钟,捞出调菜,一日分两次,连汤服用,治疗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特征的“狐惑”病(西医称白塞氏病)。
6.败酱草60~克,水煎服,一日三次,治疗妇女外阴炎、子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配合药水外洗更佳。
7.败酱草鲜品榨汁,外涂,或同木贼50克,香附15克,煎水外洗,治疗扁平疣。
8.败酱草鲜品洗净,每口克,开水焯菜食服,治疗糖尿病。
9.败酱草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治疗疮痈肿痛及蛇虫咬伤。
10.败酱草鲜品60克或干品30克,水煎服,1日2~3次,治疗疮疡痈肿痒痛。
11.败酱草30~60克,水煎服,治疗前列腺炎。加鹿角霜20克,分两次用药汁冲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12.败酱草克,加水至毫升,文火煎至毫升,白天上、下午各50毫升,晚睡前服毫升,治疗失眠、多梦、头痛、眩晕、眼花、记忆力减退、心烦、惊恐、纳差等。7日为1疗程。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第期作者(王学诗)
1、治阑尾炎(肠痈):败酱草15克,薏苡仁30克,地丁草15克,红藤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
2、治肺脓肿(肺痈):败酱草15克,鱼腥草15克,金银花15克,芦根15克,桔梗10克,水煎服。
3、治盆腔炎症:败酱草15克,菝葜15克,乳香5克,没药5克,水煎服。
4、治扁桃体炎:败酱草30克,大青叶30克,均用鲜品,绞汁加水煎,分两次服。
5、治流行性腮腺炎:鲜败酱草30克,生石膏15克,共捣如泥,加鸡蛋清调和外敷。
6、治顽固性失眠:黄花败酱胶囊,每粒含挥发油20毫克,每次两粒,每日服1~2次。
7、治毒蛇咬伤:败酱草克,煎汤顿服;另以鲜草捣烂外敷。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第期作者(洪文旭)
来源:由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中科医院专家
- 上一篇文章: 159种五谷素食能量餐帮你找回身体
- 下一篇文章: 养生有道精选五十九个秘方,值得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