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我知道只知道臭美照镜子出现这些症
这是一个真实的病例——
六年前,周女士出现了两次便血,紧张得她担心自己患了直肠癌。结肠镜检查发现是乙状结肠息肉,经切除后活检病理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医生叮嘱要定期复查结肠镜,周女士术后再未出现便血症状,于是也将医生的嘱咐忘在了脑后……六年后周女士再次出现便血症状,结果来院检查发现息肉复发且已发生癌变。从周女士的病例看,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现如今部分人群还是抱有侥幸心理或者回避心理:不够重视、恐惧或拒绝接受结肠镜检查;做了息肉切除后不愿意进行复查,以至于能预防的结肠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干预。这些人群要注意
你们的结肠镜筛查任务要提上日程了!
起始年龄:40岁目标人群:1)有便血、黑便、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结直肠报警症状的人群;
2)50-74岁的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人群。
而目标人群又可分为高风险人群和一般风险人群。
高风险人群(有以下任意1条者即是):
①大便潜血阳性;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④本人有癌症史;⑤有大便习惯的改变;⑥符合以下任意2条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炎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低热、消瘦、贫血等)。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1条者。一些关于结肠息肉的小常识
1、结肠息肉是一个内镜下的诊断,息肉的性质有很多种,包括炎性、增生性、错构瘤、腺瘤、癌等等,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才能明确。2、95%以上的大肠癌是大肠息肉中的腺瘤癌变而来的,因此,大肠腺瘤是应该尽早治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癌变,因此无需盲目紧张。3、内镜下治疗息肉最常用的就是电切,一般而言很安全。但是根据息肉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等,操作难度不一样,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息肉切除后应该送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息肉性质和是否完全切除。4、目前没有药物能够预防或者治疗息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复查肠镜,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特别提示
结肠息肉会复发,定期检查别耽误!
一旦发现结肠息肉,即使是切除了息肉,但内环境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也有息肉复发的可能,周女士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定期复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既往有结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复查结肠镜。①单发结肠息肉切除、病理提示是良性息肉,刚开始只需每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果连续2-3年检查无息肉复发,可能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复查一次结肠镜。②对于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息肉,则容易息肉复发和癌变,有条件者根据个体情况应该进行更加密切的结肠镜复查。结肠息肉去哪治?
医院胃结肠息肉专病门诊:主要面对食管、胃、结肠息肉和早癌筛查的病人。对上述病人可以进行精准的内镜治疗,建立胃结肠息肉日间病房,探索胃、结肠息肉的日间手术模式,通过门诊-病房-内镜可以序贯完“术前筛查、入院办理、术前准备、术中治疗、术后随访”,简化了流程、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使得日间手术更加简洁、便利,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化的微创治疗方式。内镜手术目前可以完成:(1)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2)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3)消化道支架植入术(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4)超声内镜(EUS)/细针穿刺术(FNA);(5)食管粘膜下肿物切除术;(6)内镜下空肠营养管/肠梗阻导管置入术;(7)胃粘膜大块活检术。有需要就联系我们吧
供稿
胃肠外科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湖南女子学院只招女生,大学生活与众不同
- 下一篇文章: 刘永宽1月23日北京传真脉法与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