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禄口机场的留守人怀孕6个月妻子需

00:36

3日起,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开始组织开展全面消杀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南京边检部分工作人员“留守”阵地。他们如何工作、生活?扬子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通讯员郝森啸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徐媛园

一专多能

每天在防护服里搬菜搬物资,时刻都是“桑拿”状态

机场边检民警们平时的工作内容包括护照检查、证件检查、签证检查、出入境登记卡检查、行李物品检查、交通运输工具检查等。由于单位有些特殊岗位必须24小时有人在,比如机要、枪库、出入境系统的机房等,“我们的仪器需要另一种方式消杀,我们要做好指导,所以必须要有人留守。”禄口机场边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如果万一有必要的入境航班临时入境,也需要他们随时办理手续。

执勤三队民警陈凯依旧记得十天前的那个夜晚,时间进入后半夜,“即刻启动应急预案,进入战时状态,全员就地卧倒,在位一律不得离开营区,在外人员一律‘居家隔离’,实行最高等级防护!”夜色正浓,南京边检站党委会议室却灯火通明。陈凯提笔就写下了“请战书”:请组织把我派往最危险,最需要的第一线!“我年轻,让我上!”“我是老党员,我先上!”那一夜,南京边检彻夜未眠。

请战书

后面的每天清晨,天空微亮、鱼肚翻白。该站的厨房里办公室民警赵翔和周方亮已在忙碌。份早餐从起灶分装到按份打包,他们的警服早已湿透,护目镜里满是水雾,橡胶手套里也浸满汗水。为了保障所有在位人员伙食配送及物资转运,赵翔每天往返期间,为大家送上“放心饭”,每天“全副武装”,橡胶手套里都是汗,手一直是发白“起皮”的状态,人也一直是“桑拿”状态。机场封了,送菜的进不来,就只能想办法把采购的物资和别人支援的物资在总站统一装车,还先送到收费站,再换车去拖。人少物资多,负责文印保障的23岁小帅哥阚小磊,就和战友们一起当“苦力”,“每天光搬菜就数不清多少趟。”最后生生就把这位这位98年的小伙子累得躺在了菜上。除了搬菜,他还负责装饭,“一专多能,什么都干。”

怀孕6个月妻子要做手术

周方亮

怀孕6个月妻子需要手术,组织派人替他守着病床

物资供给有限、消杀任务繁重、日常运转保障……值守人员肩负着更多的使命与责任。“我们仍在高风险地区,切不可放松警惕。”机关值守临时党支部书记郭逍遥第一时间召集全体党员,拉出了职责清单。而此时,已是他连续奋战的第14天。协调对接多、临时任务多、保障需求多,他的手机很少“安静”,即便是偶尔和3岁的女儿视频通话,也多次被打断。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值守人员先后完成营区消杀、隐患排查12次,清理转运各类物资2.3万件,各项工作仍然有序开展。

和大家一样在备勤点里还有执勤三队的副队长邵鹏振,平日伴着飞机轰鸣声入睡的他毫无困意,因为此刻怀胎六月的妻子突发急性阑尾炎急需手术。他担心,他纠结,但他不能走——自己在高危环境工作,不能把风险转移给家人;疫情突袭,警力紧张,身为副队长,他理应与战友们并肩作战。

21日,正当邵鹏振结束勤务准备返回酒店隔离时,站领导突然来电。“鹏振,医院消息,手术顺利,母子平安!这段时间大家都要隔离,但你放心,家里的事我们会跟进。”他未曾想到,原来站党委早已医院。“是,是!”高兴之余邵鹏振暗暗告诉自己,“请组织放心,一定圆满完成后续任务!”自此次疫情发生以来,该站民警职工勇敢逆行、昼夜奋战,圆满完成25架次航班勤务,验放出入境人员余名。

累得躺着菜上

民警手指被汗水浸泡起褶

隔离点的边检人员也没闲着:对着屏幕比赛平板支撑

在集中隔离点,正在举办线上八一朗诵会,民警唐晓羽正通过视频连线,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进一步激发大家的战疫热情。这几天隔离点的民警职工们也没闲着。体能训练是安排在下午3点半,共包含9个内容,分两组进行,时长约40分钟。“我们以全警实战大练兵的要求进行这些训练。举个例子,男生平板支撑要2分钟,女生平板支撑1分半,还有仰卧起坐、俯卧撑、开合跳等等。”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三队民警吴铭昊说。

每天下午3点半,民警们准时上线,这也是民警们一天当中最放松的时刻。在动感音乐的伴随下,大家开始比试起来。“你这个动作不标准呀!”“咱俩比比,看谁坚持得久。”“我们女生表现也不差吧……”民警们一边对着摄像头运动,一边聊得热火朝天。

虽然隔离的生活很充实,但民警们心中仍有牵挂和担忧,这份牵挂来自年迈的父母,也来自未成年的孩子。29岁的吴铭昊和妻子都是移民管理警察,女儿现在才2岁。“我妻子是云南边检的民警,她平时的工作任务也很重,所以孩子都是由我父母帮忙照顾着。”他说,现在只能用视频来陪陪女儿和家人。

民警刘薇的母亲是被安排了集中隔离,刘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妈还经常给我发隔离点伙食的照片,显摆她们的隔离餐伙食比我的还好。”在母亲的安慰下,刘薇心里的石头,也渐渐放了下来。“有了家人们的理解,我也能全心全力去工作。”

校对王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wqd.com/bfbz/2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