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送政策红利新疆精河枸杞红火甜蜜
“一带一路”送政策红利
新疆精河枸杞红火甜蜜
11月10日,当随质检总局“看一带、走一路,2015‘一带一路’质检行”活动,来到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新疆精杞神枸杞产业基地采访。摄影:中国经济苏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种植户张军(左)同阿拉山口检验检疫局动植物食品科科长周建文(中)和他的同事牟锟共同查看枸杞病虫害防治情况。摄影:中国经济苏兰
新疆自治区枸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精河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监测枸杞的硫含量是不是超标。摄影:中国经济苏兰
中国经济新疆阿拉山口11月12日讯(苏兰)“‘一带一路’真好,之前,我们的枸杞出口到欧洲,要经过青岛港口,再运到连云港再到鹿特丹,这一番周折下来60多天的时间就花出去了,‘一带一路’的欧亚班列开通后,我们的枸杞运到欧洲只需要15天左右,时间就是金钱,你算算我们省了多少,同时,还避免海运经过赤道带来的病虫疫害的风险……”新疆精杞神枸杞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戴旭升从事枸杞生意10余年,谈到“一带一路”带给他生意的好处,话匣子都收不住。
政策红利释放“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喜讯频传
11月10日,11月10日,当随质检总局“看一带、走一路,2015‘一带一路’质检行”活动,来到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境内采访,戴旭升的企业位于博州精河县,企业近来喜事连连,先是在20多天前第一时间接到阿拉山口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张文彬的微信通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精河县13万亩枸杞种植基地正式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
紧接着,精河县政府副县长李建新也告知戴旭升,博州自治区枸杞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精河县农产品检测中心监测的枸杞农残含量低,产品质量通过检测,重重的好消息,带给产业发展利好消息。
“尤其是接到取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后也就10多天后,我就接到了来自希腊、澳大利亚和瑞士的三笔新定单,货值约330万。质检总局为我们企业做了质量信誉的背书,得到了国际客商的信任,才有主动的定单,我很高心我们精河枸杞,通过利好的政策飞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嘴里,让人们的身体更健康。”
1提起枸杞,人们大多会联想到宁夏枸杞,却不知,中国枸杞之乡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精河县。但是,这个有着70多年种植历史的精河枸杞却由于地理位置和经营理念的差异,致使养在深闺人未识,市场上很难见到圆润透红的精河枸杞。
“当我们想打造“中国枸杞之乡”的时候,来自检验检疫部门、县农林局、县质监局等部门的帮助令我们发展之路比较顺利,尤其是在种植方面,上述政府部门实行部门联动,将统防统治、生物药物防治,和引进无人机防治结合起来,使我们13万亩的枸杞长势良好,没有出现农残超标、重金属超标等质量问题,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也让我们企业发展逐渐踏上世界之路。”戴旭升向中国经济详细介绍枸杞的发展。
目前公司所开发的“精杞神”品牌枸杞系列产品,实行两系列3渠道营销运作,在青岛市设立国际市场总经销、上海设立国内电子商务和传统线下商超专卖店总经销、广州、乌鲁木齐设立办事处,产品远销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瑞典、捷克、比利时、荷兰、巴西、智利、美国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
公司的事迹令戴旭升对未来充满信心,固然,外界的投资也让他更加理性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戴旭升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10年前,广西某生物制品企业负责人途经博州,听当地司机说这里是一家枸杞加工企业,旋即下车参观,当场提取样品检验枸杞酒液中的枸杞多糖含量,即刻拍板合作。两家企业合作至今,还扩大了合作范围,这让戴旭升对“精河枸杞”的品质更有信心。
枸杞小产业带动做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大调剂
戴旭升的打造新疆枸杞誉满天下的信心不但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白癜风应该如何治疗了产业链条上的农户的同时也带动了生态农业结构的大调剂。
11月10日,在精河县托里乡克孜勒加尔村,枸杞种植大户张军在自己果园里巡查。冬季的寒风中,一马平川的灌木类植物在戈壁滩上显得生机盎然,已挂了霜的枸杞依然未采摘完,挂在枝头的那一颗颗红透的椭圆形果实在冬季阳光的照耀下似一颗颗红红的宝石在田野里格外耀眼。
据今年42岁的张军介绍,在县里主管部门和公司的帮助下,果园自2012年起开始枸杞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行,通过引入新品种、统一密度,重点采取整形修剪管理、科学施肥、有害生物统防统治等技术,如今这片果园采摘时间延长,产量较此前增产一二成。
县里还补助配置枸杞烘干机、免费配置生态农药、化肥等等进行生态种植,这样不但增收还能把未来种植的土地得以生态保护。
张军背为算了一笔账,之前,张军跟当地农民一样种植博乐州特产棉花,但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改种枸杞以后,收入已翻翻,1亩枸杞的收入相当于种植5亩棉花的收入。张军说,这类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是何乐而不为呢!
在博州,像张军这样的技术型枸杞种植大户愈来愈多。目前新疆枸杞种植面积约26.8万亩,年产量约2.72万吨;精河县种植枸杞15余万亩,占全疆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干果总产2.5万吨,产量占全疆的88,产值超过5亿。枸杞已成为精河县乃至博州林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5,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18。
精河县副县长李建新算了一笔账:在精河县,盛果期8万余亩枸杞采摘高峰期,精河县共需枸杞采摘劳力3.7万余人,1名熟练的枸杞采摘工一天可采摘80千克以上,每人每天平均挣得采摘费200。
除经济和社会效益,枸杞产业也为当地生态改良做出了贡献。李建新说,枸杞适应性强,耐盐碱,耐干旱,耐贫瘠,非常适合在新疆干旱、沙化地带生长,同时枸杞萌蘖力、发芽力强,对改进土壤、防风固沙起着不可替换的生态屏障作用。
检验检疫部门携手当地政府部门共同提升新疆枸杞竞争力
戴旭升介绍说,虽然精河县早在1998年便被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并构成了从良种繁育、栽培模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式到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较为完全的产业发展体系,但目前不能不面对一个窘境,与宁夏枸杞相比,新疆枸杞在全国的地位和知名度较低,竞争力也相对较弱。
李建新说,为了进一步提高枸杞品质,通过政府主导,建立以企业建基地、合作社建基地带动农户发展的新模式,精河县在农业化学品投入、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比如,目前已有9万亩果园纳入统防统治体系,统一购入药品,统一时间防治;又如,今年州县两级共投入1500万用于烘干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0多座烘干房,改变农户自己露天晾晒的状态,改良了干果的卫生状态。
据了解,目前以“精河枸杞”为名的包装不低于20种,品级良莠不齐,还没有构成统一的地方特色品牌,没有一个全国知名品牌,产品多作为原料以散货的情势销往外地,难以体现和反映出精河枸杞的优势和特点。另外,枸杞种植基地范围整体较小,精河枸杞种植面积和产量只有宁夏中卫的1/5左右,枸杞基地建设范围小,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阿拉山口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张文彬表示,继今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后,明年将支持精河县进行国家质检总局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的申报。
政策红利增进产业发展自不待言,但未来,对新疆精河枸杞而言,如何通过市场的锤炼真正PK完胜宁夏枸杞是待解的一道考题。
(责任:殷俊红)
- 上一篇文章: 借力现代物流实现门到门保障
- 下一篇文章: 三星S7固件版本号暴光或还有曲面GalaxyS7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