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用不用输液,到底听谁的

01专家提醒过度输液危害大

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降低人体免疫力。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就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您看,很多药品说明书都注明: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可见伤害有多大。如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可能引起肾功能障碍外,还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存在较大风险。即使输液前做了无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如身体虚弱者、心脏功能欠佳者,都对身体“容量”的变化十分敏感,即使只输入普通生理盐水,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此外,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病症。

02科学观点

?反对滥用输液,不是反对输液。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输液作为一种给药方式,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具体哪些情况下应该输液,应该遵从医嘱。前提是医生要有良好的医德,不能被利益驱使,去做过度医疗违背医德的事。

?反对滥用输液,不是反对看病。

不是鼓励你有病就扛、放弃治疗。正确态医院,因为诊断这一关是非常重要,患者自己不是医生,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自己是无法确认得什么病的,不要自作主张。

03家长必读儿科哪些病不需要输液?

针对儿科最常见的感冒发烧和腹泻,专家表示,一般病毒性感冒和非严重脱水的细菌性肠炎不需要输液。输液治疗感冒发烧“好得快”只是一种误解,其实,家长让病儿多喝水,或坚持物理降温,同样能达到较快退烧的效果,而且更安全无副作用。

在专业的医生看来,只有严重的细菌感染,如严重的细菌性肺炎、脑膜炎、阑尾炎等,或者脱水较严重,肠胃不舒服,腹泻和呕吐都很严重,又吃不进去东西,为了避免脱水严重,这时需要输液。

请家长注意!儿科中,以下疾病不需要输液:

?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的孩子。

?小儿腹泻: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的孩子。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的孩子。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的孩子。

推荐阅读

维生素C的作用

哪些人需要补充维生素C?









































云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wqd.com/bfbz/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