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志线上展八角村志文化医药卫

一、医药诊所

清朝末年,八角村堂号“恒盛永”中药铺开业,坐落在头道河南沿原村卫生所西,东家汤振东。药铺只有一个取药师,内有两个中药柜以及药碾、药臼、药扁、戥子称、柜台、算盘、账本和多种中草药、中成药。那时医药贫乏,“恒盛永”中药铺给八角村民和邻村村民看病治病提供了很大方便。此中药铺开办的时间最长,一直延续到年土改时倒闭。

年,本村中医朱儒良在村西北沿挂上了堂号“性仁堂”牌匾,开办中医药房。朱儒良既坐堂看病,又兼拿药。内部设施同“恒盛永”药铺,但药房更规范,中草药更齐全,治病范围主要有内科、妇科、儿科等。因各科均有较好疗效,因此在群众中享有较好的声誉。年,老中医年近6旬,身患糖尿病,“性仁堂”停业。

抗战时期,外地人林大夫和妻子在村南头开设了“甘露中西药房”。内设中药柜和西药柜,除中药房常规应有的中草药和设备外,西医设备还有听诊器、体温表、压舌板、酒精灯、方盘、针管、针头等。林大夫可用中西两法诊病用药,这在村里是个稀奇事,于是,村民纷纷前来看病。土改时期,“甘露中西药房”停止营业。

在“甘露中西药房”营业后不久,一位西医高大夫在村民陈殿良住房西办起了“乾元西医诊所”,从业2人。所内西药柜里摆放着多种西药和西药针剂,设施有西医诊疗用的常规器具和消毒器材。年,“乾元西医诊所”关门停业。

年,王明山西医诊所开业,诊所设在沙河北沿,现原绍和家住处。王明山一人既是医生,又兼药师和护理。后迁至沙河南沿汤天祖老房继续营业。诊所按西医规范设置,有西药柜、外科药柜、手术床、各种器具和消毒器材。他除诊治西医内科病有效外,对外科小手术也很应手,凡外伤止血、缝合、脓肿切除、打针、控制炎症、退烧都处理得很好。年,他用盘尼西林给人治病,十里八乡都知道他有“好针”。当时,盘尼西林是进口药品,非常奇缺珍贵,每支价值一斗玉米。诊所开至年停业。

年,西医大夫王玉田在沙河北沿原朱吉太房西开办“大光诊所”。王大夫既看病又打针付药。他的干女儿王树美除做饭、清理卫生外,还协助其打针、取药、消毒。“大光诊所”是在各家药房、诊所相继关闭,仅有的“王明山诊所”也将停业时开办的。尽管业绩平平,但却填补了当时八角村医疗上的空白,给众多村民解除了病痛。年关门停业。

-年,村民有病只能去八角口“联合诊所”诊治。“联合诊所”始建于年,年改为“八角口保健站”,属于古现社办的大集体单位。

八角村助产士赵佩贞大夫,年毕业于大连市护士学校助产专业,年回村后成为村里第一位有资质的正规助产士。他医术精湛,操作严谨,勤奋敬业,随叫随到,夜以继日的连续出诊,从无怨言,博得了村民的高度赞许。年,赵佩贞大夫因年迈离岗。

在医疗历史的长河中,民间行散医的郎中同样功不可没。年近7旬的郎中刘维滨对中医的经络学有较深的造诣。29岁的村民邵世宽患重症腰腿痛3年余,已经重度驼背,生活不能自理,经老中医三个疗程的针灸治疗,病就痊愈,至今再没复发。老中医朱维善在北京行医,擅长内科、妇科,每次回老家,都要给邻里乡亲看病治病,给中成药不要钱。村民陈晏顺的婶母患瘟疫病危,朱维善很快为其治愈。外科郎中甄永成、陈殿芬各备有秘方,分别给村民治乳、痈、疮等,各显疗效。甄永成已将秘方从儿传至孙辈甄宝文。

年,遵照中央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精神,古现公社让八角村选派两名有文化、思想进步医院开办的“赤脚医生培训班”,朱吉鸿和朱吉创被选上。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朱吉鸿、朱吉创回村当上了第一代“赤脚医生”。同年,成立八角保健室,地址设在沙河北沿于树明房东。八角保健室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由村集体开办的医疗机构。保健室用房两间,东间是药房,西间是诊室,中间有柜台隔开。保健室由朱吉鸿负责,有医生朱吉鸿和朱吉创两人,朱琨为药房司药。当时,仅用针剂、西药治疗简单的常见病、多发病,用针灸、成人推拿治疗腰腿痛、关节痛、胃痛、头痛、牙痛等病症,初步达到了“小伤小病不出村,村民有病及时治”的效果。

年春,村集体在沙河南沿新建一大排副业用房,保健室迁至新房内,共7间。科室安排自西向东是:药房两间,注射室一间,诊室两间,针灸推拿室一间,药库一间。搬家的同时,保健室更名为“八角村卫生所”,挂上了牌子,刻了公章,朱吉鸿任所长。药房新添置两个新中药柜,从福山药材公司分三次购进中药饮片种,西药品种数量也倍数增加,达种。在诊疗设施上,新增80元的诊断床一个,元的针灸用电治疗仪一个,标准出诊箱两个,出诊血压表两个等。朱吉鸿、朱吉创负责门诊,分单双日轮流出诊。药房司药朱琨,后辞职去天津,孙茂珍接任司药。年,在烟台医院培训毕业的朱美花回村当上了女赤脚医生,被安排在卫生所药房司药兼注射。年,医院妇产科学习接生的朱玉兰结业后回村卫生所,成为负责妇幼、接生的女赤脚医生。年后,外村病人闻名也陆续来八角卫生所求医诊病,为此,新建外村病人诊疗挂号制度,外村按号看医生,本村按序就诊。需复诊的病人,接诊医生须填写具有简单病例的“诊疗单”。年,村里安排朱淑秋去八角卫生院培训学习,当年结业后进卫生所任出纳员兼注射。

年11月底,朱建吉、赵洪惠、杨守民3人一同被村里调进卫生所。年初,朱吉鸿、朱吉创同时被调离卫生所,朱吉鸿任11生产队会计,后兼村农机队会计;朱吉创任12生产队队长。年,村里安排赵洪惠、杨守民同医院参加“赤脚医生”培训,半年后,村里安排朱建吉也医院学习。同年,朱建吉任卫生所所长。年4月,赵洪惠、杨守民同时毕业,半年后,朱建吉毕业,3人先后回卫生所,均当上赤脚医生。

年秋,村党支部书记朱维兵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宣布,朱吉鸿、朱吉创同时回卫生所工作,朱吉鸿仍任卫生所所长,朱吉创协助工作,朱建吉任药厂厂长(卫生所下属有药厂、药地)。年,村两委研究决定调整卫生所人员,将朱建吉、赵洪惠、朱淑秋、朱美花调离卫生所。同年11月,杨守民因去福山县城接父亲班,辞去赤脚医生和卫生所会计工作。11月底,调朱义进卫生所任会计。

年,八角卫生所被福山县卫生局授予“甲级卫生室”称号。

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卫生所被朱吉鸿、朱吉创承包,合同每年上交0元,经营性质是自负盈亏,有人事任免权、资金分配权。承包后,把朱淑秋调回卫生所。村民到卫生所看病不收挂号费、诊断费,打针、取药均按上级规定计价,现金结算。外村人到诊所看病,除交一角钱挂号费外,其它费用与八角村民相同。人员安排:朱义进药房司药,朱吉鸿、朱吉创负责门诊和出诊,朱淑秋负责注射兼出纳。同年夏天,朱吉创因家事离开卫生所。年春,李清华、朱海宁被调进卫生所工作。朱海宁进药房司药,朱淑秋、李清华负责门诊、注射出诊、外伤包扎。年,朱淑秋自愿退出卫生所。随后,朱江莉调入卫生所,接任出纳员兼注射。同年,朱吉创回卫生所上班,人员达6人。年,朱吉鸿、朱吉创分别取得了西医医师职称。年,2人又共同参加了烟台市中医理论考试,分别获得中医主治医师职称。

年,上级卫生部门出台文件,严禁各村将为村民健康服务的卫生所以上交承包款的形式承包。因此,卫生所与村里的承包合同废止。

年,朱吉鸿与朱吉创通过反复协商,经村里批准,最终一致同意将村卫生所分成两个所。朱吉鸿任第一卫生所所长,人员有李清华、朱江莉,地址仍在原址;朱吉创为第二卫生所所长,人员有朱义、朱海宁,地址设在朱氏祠堂后面自建的5间简易房内。

为了不影响村民就诊,两个卫生所都没有停业,先把库存现金公正分配,又连夜将原卫生所里的所有中西药清点折价。第二卫生所除分得一个中药柜外,还分得了所有药品价值一半的中药,并搬出去另外谋地经营。其余物品归第一卫生所使用,但所有权归村集体。

第一卫生所。朱吉鸿负责门诊和重症出诊,朱江莉负责药房司药兼出纳,李清华负责门诊、重病出诊、注射和外伤包扎。此时,除药房缺一个药柜,其科室安排、诊室、药房摆设同前。第二卫生所。朱吉创负责门诊,朱义负责药房司药兼出纳,朱海宁负责注射。朱海文于年由济南卫校毕业后来到第二卫生所上班,任务是取药、注射和包扎。年,医院同意,自愿将第二卫生所所长交给朱义。年,朱海文因结婚离开第二卫生所。

年春,村“两委”决定对第一卫生所进行改制。除当时的西药、中药和部分医疗器械归朱吉鸿所有外,凡属集体购置的药柜、各种床、医疗器械、桌椅等所有物资,全部逐一清点,登记造册,评估折价。朱吉鸿需要的全部转给其个人,按价付款,一次完成了改制交接事宜。改制后,第一卫生所从此改变了性质,属个体经营,但所名和地址没变。是年阴历六月二十六日,第一卫生所迁至村南汤洪祥6间北屋营业(租用),人员有朱吉鸿、朱延卿。年11月,朱延双从烟台中西医学院毕业后,医院实习8个月,返乡后进朱吉鸿第一卫生所,负责司药和注射。

年阴历10月26日,朱吉鸿卫生所迁至原址南新建的二层小楼内。卫生所设在一层四间房中。自东至西分别为观察室、诊疗室、药房和治疗室。有中药种,西药种,床位4个。

年,福山区卫生局指示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进行鉴定,根据集体、个体及服务对象,分为盈利性企业单位和非盈利性企业单位两种(非盈利性企业属公益性企事业,不交税)。八角村第一、第二卫生所均被鉴定为非盈利性企业,并分别发证确认。年,开发区民政局对八角村第一、第二卫生所均属非盈利性企业单位进行了复查确认。

八角卫生所从成立到改制后的年,其法人代表一直是由村主要负责人兼任,从年鉴定发证后,第一、第二卫生所的法人代表分别写上了朱吉鸿、朱义的名字,它标志着八角村现有的两个卫生所全部成了私人卫生所。

年,八角村仍然只有朱吉鸿、朱义两个卫生所。

年,村民朱铭礼经开发区卫生局批准,在八角口开设“开发区春礼药店”。药店经营面积平方米,经销西药多种、中成药多种。人员3人,年增至4人,并一直保持至今。年,药店被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事业处确定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居民到药店可以使用医保卡购买药品。

二、农村合作医疗

年1月,八角村按中央指示和全国一样开始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当年,村里成立了合作医疗领导小组,组长朱尔通,副组长陈晏顺、朱吉鸿,成员有朱相庆、朱吉创。

为了使村民能了解合作医疗的好处,村里首先召开了各生产队长会和各副业单位领导及养殖场干部群众大会,宣传合作医疗的重大意义,然后由各队各单位把合作医疗宣传到各家各户,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从而激发了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简称参合)的积极热情。当时全村共有人口人,20天后,交费村民达人,占总人口的56%;3个月后,由于参合村民看病免费,村民真心尝到合作医疗的甜头,参合村民迅速增至人,占总人口的82%;5个月后,参合村民增至人,占总人口的94%。

为了进一步发展合作医疗,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村党支部与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在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的同时,还做出了5项新规定。一、村民每年缴费2元,村里给村民每人每年补助2元,作为合作医疗基金;五保户、困难户和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每年应交的2元钱由村财务垫付。二、对村民每人每年自交的2元和村里给村民每人每年补助的2元及村里对3种照顾对象垫付的2元加补助的2元,统筹累计后,由村财务建专门帐目,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三、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授权村卫生所全权负责合作医疗的基金使用。要求卫生所每次进药(中、西药)到村财务提款,当日上报村财务结清。四、参合村民到村卫生所就诊取药,必须持赤脚医生开的签字处方取药。西药全部免费。需用中药的参合村民,药房按药价的一半当场收取现金。五、医院的参合村民,必须经村卫生所批准,医院的相关手续,方可报销药费。医院住院治疗的,合作医疗报销50%,医院治疗的报销40%。年,村民丁秀梅患急性阑尾炎,医院住院治疗,共花医药费元,出院后,合作医疗报销44元。

为确保合作医疗不超支,防止“寅吃卯粮”,卫生所积极落实上级提出的“三土”(土医、土药、土法),“四自”(自采、自种、自制、自用)指示精神。在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共采取了4条节支措施:一、赤脚医生轮流带领学校三年级以上班级的学生义务集体上山采药,学校采取班级轮换、教师带队的采药方法,每天采药40—60斤不等。药采回来以后交卫生所进行分类、泡制。二、村划拨一亩药地,成立药地种植小组,由朱吉泮负责,有朱延卿、朱伯华、朱连海4人。药地小组受卫生所领导,种植的常用中药有白术、川穹、黄芩、大青叶等。收获后,药地种植小组负责洗净、晾干,切片,然后送村卫生所。三、成立制药厂。长期工2人,有朱淑琴、陈志珍,短工随用随调。制药厂直接受卫生所领导。药厂购进了制针剂和中成药的配套设备。制中成药的设备有药碾、药扁、10斤称、多型号箩等。所制针剂有大青叶针、黄芩针、注射用水等。所制中成药有蜜丸、水丸、散剂等。分别可治疗感冒、胃痛、腹泻等,治疗效果很好。四、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各种疾病,降低医疗成本。用针灸治疗头痛、腰腿痛、腹痛、胃痛、肩周炎、尿频、遗尿等症,疗效均很好。用推拿治疗小儿咳嗽、腹泻、吐奶、惊吓、哭闹、夜啼等病症,每天推拿一次(20-30分钟),轻症大多3-5天,重症5-7天即可痊愈。

由于卫生所采取了积极的节支措施,从-年,村合作医疗基金从未超支。合作医疗在它12年的灿烂生命里程中,一直是参合村民健康的保护神。

年,农村合作医疗停止。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年,国家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年11月,烟台开发区管委开始在全区农村中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

为使“新农合”让广大村民广泛接受,开发区管委、办事处及村“两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广泛宣传,同时,立即行动,为参加“新农合”的村民办理相关手续(参加新农合简称参合)。全村人,仅用几天时间,“参合”村民就达人,占全部村民的78%。余下的22%村民应交费用,由村集体先预垫付。

年,除五保户、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外,其余村民全部自觉上交了“参合”费用。

“参合”的相关规定:

“新农合”的资金筹集实行农户缴纳、集体扶持、社会捐助与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合作医疗年度。 

开发区规定,凡具有开发区户口且未享受“两保一补”政策的农业人口以户为单位,自愿缴纳当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可享受当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单立户人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其分居子女家庭户符合参合条件的须共同参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实行全区统筹,每年度集中筹集一次。农民以户为单位缴纳部分由各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统一组织筹集,各级财政资助部分按期划拨到位。资金上交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统一管理使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标准为90元/人·年。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居)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缴纳15元,街道办事处每人每年补助15元,省市区财政每人每年共补助60元。根据基金运行情况,可适当调整财政补助标准。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居)民缴纳的费用当年度有效,并享受当年度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当年度未按规定缴费的,不享受当年度的相关权利和义务。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村集体或个人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6级以下在乡伤残军人、老复退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和低保户以外的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其个人应缴纳部分由开发区财政全额补贴。

就医和报销: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居)民以户为单位,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发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参合人员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需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由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核验。任何人不得冒用、伪造、转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每年度核发一次,当年度有效。   实行严格的首诊、逐级转诊制度。参合人员原则上在医院首诊,医院不能治疗的,医院。需要转诊到烟台市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医院专家会诊确认,并报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备案后执行。确属急诊的除外。需转诊到烟台市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应由烟台市定点医疗机构出具《医院诊治建议书》,并同时报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备案。

参合人员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标准

住院产生费用

报销标准

医院

医院

医院

0元以下

35%

17.5%

14%

1—元

40%

20%

16%

—元

45%

22.5%

18%

—00元

50%

25%

20%

00元以上

55%

27.5%

22%

  经批准转诊到烟台市医院住院的,按照开发医院报销标准的50%执行;经批准到烟台医院或因特殊原因在烟台市外住院的,按照开发医院报销标准的40%执行。每人每年报销费用累计不得超过2万元。“新农合”规定,下列医药费用不予报销:   (一)未参加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医药费用。   (二)《烟台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以外的药品费用。   (三)非疾病治疗项目类:包括各种预防、保健性的诊疗项目;计划免疫保偿范围内的传染病医药费用;分娩、计划生育手术及并发症费用;母婴保健保偿范围内的医药费用;违法犯罪、吸毒、酗酒、自杀自残、打架斗殴、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食物中毒、药物或农药中毒等发生的费用。   (四)镶牙、洁齿、眼镜、义眼、义肢、助听器等康复性器具;各种自用的按摩、检查、治疗器械。   (五)器官或组织移植、输血、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人工关节等体内置换等费用;特殊检查、治疗项目,如伽玛刀、细胞刀、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发生的费用;近视眼矫形等各种美容、整形、矫治费用。   (六)住院期间生活服务、保健服务及特殊服务项目:中药煎药费、伙食费、营养费、冷暖气费、婴儿费、保温箱费、陪护费、特护护理费(特护费、监护病房费)、护工费、优质优价费、包房费、救护车费、远程会诊、气功、磁疗等相关费用。   (七)各种不孕(育)症、性病、性功能障碍、工伤、职业病等发生的费用。   (八)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发生的医药费用。   (九)挂名住院或不符合住院条件而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   (十)不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材料等不符合或超出国家规定项目和标准收取的各项费用。   (十一)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引起的伤害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新农合”规定下列费用给予部分报销:   (一)检查费(包括化验或检验费、X光费或放射费、摄片费、B超、心电图、CT、核磁共振等)按照最高限额元/人·次计入报销。   (二)意外伤害(交通事故、自杀自残、酗酒、工伤事故及打架斗殴等除外)所发生的医药费用,按照报销标准的70%计算。   (三)特殊手术材料费按照最高限额元/人·次计入报销。   (四)住院床位费按照最高限额15元/人·天报销。   伪造、涂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票证,或者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转借他人就诊骗取报销资金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该户当年报销资格,并没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

年,八角村的土地全部被开发区征用,村民全部实行了“农转非”,“新农合”被停止。

四、卫生活动

新中国成立前,八角村里的卫生无人管无人问,很多贫困家庭由于生活所迫,根本无暇顾及卫生,因此,也就不时出现疾病流行的情况发生。年,鼠疫在全福山县流行,八角村死亡36人。年,霍乱流行,八角村死亡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始重视人民的身心健康,对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措施不断加大,也开始重视村里的整体环境卫生。

年,美国发动细菌战,出动飞机在胶东半岛投下大量细菌媒介物,为反对细菌战、预防疫病的蔓延流行,福山县成立了卫生防疫委员会,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号召全县群众“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是年,村里对饮用井水定期进行消毒,对破棉花、乱树叶等进行了大量焚烧。年,开展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活动和“三净三挖”活动,即屋内净、院子净、街道净和挖厕所、挖栏圈、挖鸡窝,全村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年,村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开展以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麻雀)、讲卫生、减少疾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大队统一堆放粪土,清理、填平臭水沟、污水坑,并在村里评选出了“五清四无户”。年,四害中的麻雀改为臭虫。年,福山县发动全县群众开展管好食品、饮水、粪便、垃圾、污水活动,同年又开展了消灭“四害”运动。

年3月5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从那时起,做好人好事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很快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村里的很多公益活动包括卫生活动,人们都积极参加,特别是青少年,村里烈军属、五保户家里的卫生基本全由他们包了,挑水、擦窗、扫院子,样样都干。

年初,大队成立了爱国卫生委员会,成员有朱维仁、朱吉鸿、朱吉创、朱相庆、朱维朋,生产责任制后,增加了朱吉钊、刘振生,具体负责除“四害”和“五改”。“五改”即改水井、改厕所、改畜禽圈、改炉灶、改环境。年,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卫生队和大粪车队。期间,学校还给学生下达了一天上交几百个苍蝇的任务,当时把苍蝇消灭得几乎看不到了。

年,结合生产积肥,开展管水、管粪、管环境卫生和消灭蚊蝇孳生地活动。年,村里改造了水井,并要求家家户户的厕所实现双罐化。从-年,村里的卫生(包括扫雪、修路等),大部分由“四类分子”打扫、修整。

年,把搞好村里的卫生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全县开展了治理“脏、乱、差”活动,八角村成立了卫生队,专门负责全村的卫生。

5年,村两委组织45周岁以医院进行体检,体检交费元,村民每人只交35元。

5年,村里建立了“全民健康档案”。

5—年,村里对村内外的多条主要街道先后进行了硬化,挖了多条排水沟,不仅使村里的卫生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为后来的街道清扫省下了很多人力物力。

年,根据山东省的统一部署,开发区在全区农村开展了“美化家园乡村文明行动”,八角村花了很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清理了“三大堆”(土堆、粪堆、草堆),全面清扫了街道,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亮丽。

(资料来源于年编制的《八角村志》)

作者:陈立红编辑:鞠露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wqd.com/blbl/1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