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未必都要开刀,神奇的针灸有妙招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疾病,阑尾腔梗阻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轻者只是阑尾本身轻度发炎,称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重者可以化脓坏死,甚至阑尾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称为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

初起上腹或脐周部位突然疼痛,继则转移到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右髂前上棘内上方拒按(麦氏点),伴有呕吐、腹泻、发热等。

方一

1取穴

主穴为小腿前外侧中、上段。发热配合谷;呕吐配外关、中脘;腹泻配天枢。

2操作方法

取仰卧位,患者下肢屈曲,在患侧下肢小腿前外侧中、上段任选1~2个点,深刺1.5~3寸,提插捻转手法,持续行针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再间歇行针1~2小时,一般每10~20分钟行针1次。在留针期间,若腹痛复发或加剧时,应随时采用手法针刺,重者每日2~3次,轻者每日1次。若针一侧效果不显时,两侧可同时针刺。

若配服下方治疗,则效果更佳。

处方:青皮、陈皮、枳壳、连翘各9g,金银花15g,乳香6g,蒲公英30g,甘草6g。

上药水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12小时1次。

3病例

赵某,女,47岁。年5月21日初诊。

胃脘部突然疼痛,且逐渐加重,约2小时后上下腹均痛,继则固定于右下腹部,持续性剧痛,呕吐。检查:患者屈腿俯卧,双手抱腹,痛苦表情,体温37.5℃,麦氏点压痛强阳性,反跳痛阳性,白细胞13.5×/L。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按上法于患侧下肢小腿前外侧中段针刺,深刺2.5寸,提插捻转手法,持续行针约40分钟,疼痛消失后又间歇行针1小时,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6小时,疼痛又发作,但较前轻。仍按以上手法两侧同时针刺,约50分钟症状消失,并服中药1剂。

二诊(5月22日):症状消失,麦氏点阴性,临床治愈。

方二

1取穴

阑尾、交感、神门。

2操作方法

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5寸长毫针,迅速刺入上述耳穴1~2分,快速捻转手法(2~3次/秒),两耳同名穴同时捻转,每穴分别持续捻转1分钟左右后,间歇行针1~2小时,20~30分钟按上述手法行针1次。每日1次。

3病例

刘某,男,18岁。年10月30日初诊。

于今日早9点突然腹部剧烈疼痛,呕吐,腹泻,屈曲俯卧,右腿不能伸直,而来就诊。检查:麦氏点压痛强阳性,反跳痛阳性,体温37.8℃,白细胞16.5×/L,无胃病史,上腹部平软,无压痛,余均正常。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采用耳针治疗,按上法针阑尾、神门、交感,间歇行针2小时,20分钟行针1次,针后呕吐停止,腹痛显著减轻,右腿已能伸直。

二诊(10月31日):右下腹有时如针刺样微痛,麦氏点按压弱阳性,体温36.5℃,仍按上法针刺。

三诊(11月2日):诸症消失,临床治愈。

急性阑尾炎属于中医学“肠痈”的范畴,在《内经》中就有记载,此后历代医家均有论述。并且已经积累了用针灸治疗肠痈的丰富经验,如《针灸大成》载:“肠痈痛:太白、陷谷、大肠俞。”还指出“针不知分寸,补泻不明,不分虚实,其症再发。”这对近代临床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实践中也体会到,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包括远期疗效)与针刺深度、选穴和手法均有直接关系。

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在医务界已被公认。据有关实验证明,针刺某些穴(如阑尾穴)可使阑尾运动增强,甚或导致阑尾提前排空;阑尾运动的变化,双侧进针比单侧进针明显;捻针时阑尾运动尤为活跃。这与临床观察到的情况是一致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正规医院
治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wqd.com/jbzd/10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