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nbsp不只是
右半结肠(R)是指盲肠、升结肠;左半结肠(L)则包括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二者不仅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差异,而且生存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左半结肠癌
肠腔较细,肠内粪便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硬。
左半结肠癌多数为浸润型,常引起环状狭窄,加上影响了平滑肌的电活动造成机械运动障碍,故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慢性肠梗阻。
肿块体积较小,既少溃破出血,又无毒素吸收,故罕见贫血,消瘦、恶液质等现象,也不易扪及肿块。
1.腹部绞痛
为左半结肠癌伴发肠梗阻的主要表现。
梗阻可突发,出现腹部绞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阻。
慢性梗阻时则表现为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部分性肠梗阻有时持续数月才转变成完全性肠梗阻。
2.便秘
半数患者有此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便秘情况愈见严重。如癌肿位置较低,还可有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的感觉。
3.粪便带血或粘液
由于左半结肠中的粪便渐趋成形,血液和粘液不与粪便相混,约25%患者的粪便中肉眼观察可见鲜血和粘液。
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腔粗大,肠内粪便为液状。
右半结肠的癌肿多为溃疡型或突向肠腔的菜花状癌,很少环状狭窄,故不常发生梗阻。
癌肿常溃破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因此其临床上可有腹痛不适、大使改变、腹块、贫血、消瘦或恶液质表现。
1.腹痛隐痛
约75%的患者有腹部不适或隐痛,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像慢性阑尾炎发作。约50%患者有纳差、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现象。
如肿瘤位于肝曲处而粪便又较干结时,也可出现绞痛,应注意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
2.大便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
早期粪便稀薄,当癌肿溃疡形成出现脓血、排便次数增多;随肿瘤体积增大,粪便通过困难,可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
由于出血量小,随着结肠的蠕动与粪便充分混合,肉眼观察不易看出,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3.腹块
就诊时半数以上患者可发现腹块。肿块可能就是癌肿本身,也可能是肠外浸润和粘连所形成的团块。前者形态较规则,轮廓清楚;后者形态不甚规则。
肿块一般质地较硬,继发感染时移动受限有压痛。
4.贫血和恶液质
约30%的患者因癌肿溃破持续出血而发生贫血,并有体重减轻、四肢无力,甚至全身恶液质现象。
原发部位与生存
在即将召开的今年ASCO年会上,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AlanP.Venook教授将分享CALGB研究的回顾性研究结果。
该研究分析了结肠癌原发部位(左半结肠或者右半结肠)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已公布的摘要显示:原发部位不仅与生存有关,而且与药物治疗的预后有关。肿瘤原发部位在左半结肠的mCRC比原发在右半结肠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原发于左半结肠者西妥昔单抗比贝伐珠单抗更优生存获益(36个月比31.4个月),原发于右半结肠者,贝伐珠单抗优于西妥昔单抗(24.2个月比16.7个月)。
- 上一篇文章: 医院应对荨麻疹的治疗办法
- 下一篇文章: 纯干货愛中医群课堂笔记第73期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