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诊治的易与难治疗篇

在谈阑尾炎的治疗之前,先看看急性阑尾炎的疾病发展进程: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血,附有少量纤维蛋白性渗出。阑尾粘膜可能有小溃疡和出血点,腹腔内少量炎性渗出。阑尾壁各层均有水肿和中性白细胞浸润,以粘膜和粘膜下层最显著。阑尾周围脏器和组织炎症尚不明显。2.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显著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盖有脓性渗出。阑尾粘膜面溃疡增大,腔内积脓,壁内也有小脓肿形成。腹腔内有脓性渗出物,发炎的阑尾被大网膜和邻近的肠管包裹,限制了炎症的发展。3.急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是一种重型阑尾炎,阑尾壁的全部或一部分全层坏死,浆膜呈暗红色或黑紫色,局部可能已穿孔。穿孔的部位大多在血运较差的远端部分,也可在粪石直接压迫的局部,穿孔后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此时,阑尾粘膜大部已溃烂,腔内脓液呈血性。4.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如果此过程进展较慢,大网膜可以移至右下腹部,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但在老年人、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病人,炎症不容易局限,形成全腹膜炎,对诊断和治疗都会造成极大的困难。

那么,针对急性阑尾炎的不同发展阶段,它的治疗原则是不同的: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条件充许时可先行中西医相结合的非手术治疗,但必须仔细观察,如病情有发展应及时中转手术。经保守治疗后,可能遗留有阑尾腔的狭窄,且再次急性发作的机会很大。2.化脓性、穿孔性阑尾炎;原则上应立即实施急诊手术,切除病理性阑尾,术后应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3.发病超过3天且合并炎性包块或形成阑尾脓肿的阑尾炎:暂行保守治疗,使用抗生素、中药等治疗手段,促进炎症的尽快吸收,待3-6个月后,再考虑切除阑尾。保守期间如脓肿有扩大并可能破溃时,应急诊引流。目前在笔者所在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二院普外二科,对阑尾脓肿的引流已经实现微创化,即在超声引导下对脓肿进行穿刺引流,避免了病人开刀之苦,减轻经济负担,缩短病程,甚至在脓肿还没有扩大之前就主动出击进行穿刺引流,取得很好的疗效。

4.高龄病人,小儿及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原则上应和成年人阑尾炎一样,急诊手术。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主要适应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妊娠早期和后期急性阑尾炎,高龄合并有主要脏器病变的阑尾炎。1.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控制饮食,适当补液和对症处理等。2.抗菌治疗:选用广谱抗菌素(如氨苄青霉素)和抗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3.中医、中药治疗。

(二)手术治疗:主要适应于各类急性阑尾炎,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保守3-6个月后仍有症状者及非手术治疗无效者。1.术前准备:术前4-6小时应禁饮食,确定手术时间后可给适量的镇痛剂,已化脓和穿孔者应给以广谱抗菌素。有弥漫性腹膜炎者,需行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心和肺等主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与有关科室办同进行适当处理。2.手术方法: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医院的医疗水平、设备以及病人本身的病情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以下优点:切口小而隐蔽,切口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腹腔内处理空间更大,术中探查范围更广,有利于复杂性阑尾炎及疑似伴随其他疾病的术中探查,对于严重的腹腔感染更利于腹腔渗出和脓液的处理,并减少术中肠管损伤,减轻术后肠粘连程度,对于术后患者自我感觉而言,开放手术依次切开了腹壁各层,破坏了腹壁完整性,因此术区瘢痕较大,对以后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感觉较明显,腹腔镜手术,因为各操作孔均是穿刺入腹腔,几乎不破坏腹壁完整性,术后恢复更快,腹壁几乎无异常感觉,对运动不受影响。目前笔者所在的科室对大多数急性阑尾炎都采用腹腔镜手术,甚至对一些难处理的病例如后位阑尾、根部穿孔、严重粘连的慢性阑尾炎等,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取得良好效果。3.术后处理:继续支持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止痛镇静及抗感染等。引流物要及时拔除,切口按时折线,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

上图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刀口

寥寥数行字,介绍了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好像很简单,那到底阑尾炎的治疗难在哪里呢?

首先,急性阑尾炎发展到阑尾脓肿这一阶段时,治疗已经十分棘手,无论是药物治疗、穿刺引流还是手术引流,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而不是切除阑尾,去除病灶。而在3~6个月等待手术的期间,阑尾炎随时会再发作,病人遭受着经济和肉体的双重痛苦。对于老年人、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病人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阑尾脓肿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极少数病人会进一步发展形成内外瘘(脓肿穿破大肠、小肠、腹壁所致)、化脓性门静脉炎,那就已经不是切除阑尾所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啦!

其次,阑尾手术也会发生并发症,而并发症与阑尾的病理类型和手术时间的迟早有密切关系,未穿孔阑尾炎切除后,并发症发生率仅5%,而穿孔后手术者增加到30%以上,发病后24小时和48小时后手术者,阑尾穿孔率分别为20%和70%。(因此,医生建议在发病24小时内,应及时切除阑尾,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阑尾手术的并发症主要有:

  (1)内出血:术后24小时的出血为原发性出血,多因阑尾系膜止血不完善或血管结扎线松脱所致。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出血的症状如腹痛、腹胀、休克和贫血等,应立即输血并再次手术止血。有时出血可能自行停止,但又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也需手术引流。

  (2)盆腔脓肿:穿孔性阑尾炎术后,腹腔脓液吸收不完全,可在腹腔的不同部位形成残余脓肿。盆腔脓肿最常见,大多发生在术后7-10天左右,表现为体温再度升高,大便次数增多,伴里急后重,肛指可见括约肌松弛,直肠前壁隆起。应及时抗炎,理疗,无效时切开引流或穿刺引流。

  (3)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术后肠粘连的机会较多,与手术损伤、异物刺激和引流物拔出过晚有关。临床统计,阑尾切除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约为2%,为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总数的首位(占32%)。一般先行综合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手术。

  (4)粪瘘:阑尾根部糜烂、穿孔、坏疽时容易发生,也可发生在处理不当的阑尾残端,或者因手术粗暴误伤盲肠和回肠而引起。主要表现为伤口感染久治不愈,并有粪便和气体溢出,由于粪瘘形成时感染已局限于回盲部周围,体液和营养丢失较轻。可先行保守治疗,多数病人粪瘘可自行愈合,如病程超过了3个月仍未愈合,应按排手术。

(5)切口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慢性窦道和切口疝,三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4-7天,也有在两周后才出现。主要表现为切口处疼痛,局部红肿伴压痛,体温再度上升。应立即折除缝线,引流伤口,清除坏死组织,经敷料交换促使其愈合,或待伤口内肉芽新鲜时二期缝合至愈。如伤口内异物(如线头)清除不干净,引流不畅,可长期不愈,遗留有一处或几处深而弯曲的肉芽创道,即为慢性窦道。病程可持续数月,有的甚至一年以上,伤口时好时坏。如经保守治疗3个月仍不愈合者,可再次手术切除窦道,重新缝合。感染的伤口虽已愈合,但腹膜和肌层已裂开,小肠袢和网膜可由切口处突出于皮下疤痕组织处,称为切口疝。如有明显症状,影响劳动,应行手术修补。

笔者在行医二十多年的过程中,见过形形色色的阑尾炎及并发症(包括自己首诊的和外院转来的),治疗十分棘手,深感其中之苦:患者之苦及医生之苦。当一个病人出现并发症,一连数月,甚至一年半载,天天来找你换药或其他治疗的时候,病人和医生双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双方相互理解、谅解,因为这不是医患双方都愿意看到的。









































白癜风治愈花多少钱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wqd.com/jbzd/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