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些穴位多按摩可以少吃很多药
其实,我们人体自带很多有功效的穴位,可以清火、排毒、消气、消炎。没事的时候按一按,既简单又对健康无副作用!
清火穴
冬天,屋里开暖气,人们又穿得多,有些人因体内热量散发不畅,而出现上火症状,此时,点按手脚的清火穴非常有效。①
1
关冲穴
如果感觉眼屎多,是体内热毒上冲所致。按关冲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头目的功效。
具体位置:关冲穴位于无名指尺侧指甲根旁0.1寸处。
2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它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泻胃火。饕餮美食引起的消化不良、便秘、牙龈肿痛、口臭等症状都可以按揉内庭穴。
具体位置:内庭穴位于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2跖趾关节前方,第2、第3中趾缝间的纹头处。
3
劳宫穴
心火亢盛多见于工作压力较大、烦心事较多、遇事老爱着急的人,大多有情绪烦躁、夜间浑身燥热而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此类人的清火药就是劳宫穴。
具体位置:劳宫穴位于手握虚拳时中指指尖点到的位置,具有清心泄热、开窍醒神,消肿止痒的功效。
排毒穴
每个人的体内都会存在毒素,但是很多人作息的不正常会耽误到体内排毒的时间,所以身体里就会积存毒素。其实我们身体自带“排毒口”,多按一按,帮助身体排毒!
1
合谷穴
体内毒素的沉积,会造成正常生理机能被扰乱,影响新陈代谢的运作。经常按压合谷穴,能够使大肠经脉处组织和器官的疾患减轻或消除,实现排出体内堆积毒素的目的。②
具体位置: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骨头延长线交点的位置。
2
天枢穴
身体正常的循环机能有所改变,“毒素”便会沉积在体内,导致宿便堆积甚至便秘。天枢穴与胃肠道联系紧密,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长期保养按摩此养生穴位能够确保肠道健康,清除肠道内常年累积的宿便,让“毒素沉积”造成的面色黯沉、顽固色斑全部说再见!
具体位置:在肚脐两边左右各三指宽处。
3
曲池穴
曲池穴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密切关联,因为人体日常排泄体内废物都是借助肠道器官,所以经常按压曲池穴,可以帮你在日常繁重的工作闲暇排毒减压。
具体位置:位于手肘内侧弯曲的位置,将手肘内弯时用拇指按压此处凹陷处,能感觉到微微的疼痛。
消气穴
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不顺之事而生气。不仅“怒伤肝”,生气之后甚至还可能出现头痛、胃痛、肚子痛,甚至心慌等诸多不适。③④
1
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荥穴,由肝气郁滞引起的心情烦闷、抑郁、月经不调、痛经等,都可以刺激行间穴,长期坚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体位置:行间穴位于双脚足大趾与二趾之间,靠近足背的红白肉相交处,能帮助打通肝经,有助于解除肝气郁滞。
2
太冲穴
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具体位置: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使用指头压迫,会感到脉动。
3
膻中穴
膻中穴是我们身体的“气阀”,经常按揉膻中穴,可以让我们宽胸顺气,低落的情绪变的正常。
具体位置:膻中穴位于我们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
消炎穴
平时身体发炎了我们都会吃各种消炎药。消炎药或多或少都会对肾脏,肝脏,还有心脏有一定的伤害。其实我们身体自带了三个消炎穴,很多人都不知道。
1
液门穴
液门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因有降浊升清、清火散热的特殊功能,常被称为人体随身携带的“牛黄解毒片”。⑤
具体位置:它在人体的手背部,无名指与小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取穴时可以正坐,伸手屈肘,虎口朝着自己的胸前,手掌心向下,轻轻握拳,用另外一只手轻轻扶住小指侧的掌心处。
2
商丘穴
商丘为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除了具有健脾化湿、通调肠胃的作用,还有一定的止咳、平喘和退热功效。由于该穴对应足底反射区的下身淋巴反射区,而淋巴系统是人的免疫系统,因此,按摩或针刺该穴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消炎机制,消除多种炎症反应,尤其是胃肠炎以及女性常见的尿道炎、膀胱炎、盆腔炎等。⑥
具体位置:内踝前下商丘穴(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正好对应足底淋巴反射区,因此可治疗各种炎症。
3
照海穴
照海穴是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对主持人、播音员、歌唱演员、教师、公司领导、肩周炎、失眠患者都很适用。按摁照海穴,可立即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有辅助作用。
具体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来源:健康时报
揉腹不断百病不犯
“食后行百步,
常以手摩腹”
揉腹养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从解剖学来说,肚脐下是腹腔和盆腔,还有最主要的神经节;从经络学说上讲,肚脐周围有任脉、带脉、冲脉等。
所以说脐周的穴位是最敏感、最能发挥疗效的穴位,揉腹养生法也验证了“腹部软如绵,百病不来缠”之说。
揉腹不断,百病不犯真的这么神奇吗?它带来的益处有哪些呢?
1养补元气腹部走的大多是阴经,而小腹又是阴经相交接的部位,属阴中之阴。阴性寒,是寒气最爱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关键。手心的劳宫穴是火穴,有温养的效果。
经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发热,不但能让人体自动调集脂肪来御寒,还能养元补气、滋阴培阳。
2防胃病腹部的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按摩这个穴位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都可以起到缓解作用,治疗效果可以说是非常好。
每天早、中、晚饭后各揉腹1次,每次约揉5分钟,可达到辅助治疗溃疡病的目的。因为胃溃疡病的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经常揉腹,可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过量分泌,防治溃疡病。
现代医学也认为,揉腹可使胃肠及腹部的肌肉强健;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使吃进去的食物能充分的消化、吸收,使整个身体得以强壮、健康和长寿。
3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很多有便秘的人不喜欢吃药,有的吃药就好,不吃药病情就又回到起点,形成了依赖。其实可以试试揉腹,让身体恢复自身的功能。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进而预防和消除便秘,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4减肥健美常言道:“人到四十五,肚皮往外鼓”,尤其是一些中年妇女,大腹便便,与她年轻时的体态,判若两人,这不仅对健康不利,而且还影响体型的优美。
中医认为,大腹属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脾失健运、气血郁滞所致。故欲减肥,首当从脾调治。按探腹部,通过腹部的运动。可以健脾助运,减少腹部积滞的气血。
5治脾虚不长肉孩子胃强脾弱时,会出现特别能吃,但还是瘦、个子小、头发黄的情况。孩子能吃不能消化,就像工厂里加工的产品卖不出去一样,时间久了就堆积到那了,所以还会食积。
可以试试揉腹的方法,孩子的胃、肠都在肚子上,也就是孩子的腹部,顺时针给孩子揉揉肚子,孩子立刻会感觉舒服很多,比吃健胃消食的药都管用。
6有助于睡眠对于睡眠不好的人,可以在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揉腹时机
揉腹养生一般宜选择在夜间睡前和早晨起床前进行,其揉法简便易行。
揉腹步骤
揉腹时应取仰卧位,以右手掌按顺时针方向绕肚脐眼揉腹,先从肚脐眼开始转圈儿,一圈接一圈逐步扩大,直至揉遍全腹。
揉腹力度
揉腹时要用力适度,次数可多可少,数十遍之后,又换左手以相反的运转方向,揉数十遍。关键在于长年累月不间断,方能有成效。
注意事项
揉腹不宜在过饱或过饥时进行,且要排空小便,腹内有恶性肿瘤或胃肠穿孔、内脏出血、阑尾炎或腹膜炎等急腹症时,绝对禁止揉腹。
腹者,生之本,故为百病之根,揉腹不但无病可防,而且临床实践证明,以按摩腹部为主的脏腑经络按摩疗法,对许多顽固性疾病如肺心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肾炎、肾孟肾炎等疾病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赶紧把这个好方法告诉身边的朋友们吧。
本文来源网络以上内容仅用于健康教育学习交流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阑尾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 下一篇文章: 实用阑尾炎术后吃什么好有7大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