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量之我见

谦斋医学

病案1:

于某,男,30岁

中医诊断:肠痈腑实不通

西医诊断:慢性阑尾炎

就诊日期年9月30日

患者患有慢性阑尾炎3年,年9月酒后引起急性发作,表现为恶心,无呕吐,右下腹疼痛,胀满住院。医院输液消炎后,拟定于国庆节后实施手术,患者其父与我是好友,将其症状告知后,我说用中医药试试,若有效果,可免于手术。患者认为,每年发作一两次,非常烦恼,只想根治,做手术一了百了。我劝说道,阑尾切除后,虽然发炎了,但是以后再得病,可能就是大病,因为阑尾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不妨给我三天时间,用中药调理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再做决定。患者接受了我的意见。

患者身高1.80米,体重95公斤,腹部胀满,有压痛,脉微玄数,舌质微红紫暗,苔薄黄,大便每天一行,量甚少。手脚微凉。中医诊断肠痈。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给予大黄牡丹皮汤附子薏仁败酱散加减,三剂水煎服。

方药:

金银花g,大黄60g,败酱草50g

附子10g,丹皮30g,冬瓜仁30g

白芍30g,丹参30g,生甘草20g

薏米60g,厚朴20g,芒硝20g(冲)

三剂水煎服,每日4次,饭前服。

患者服药一剂后,每日大便一日4-6次,腹胀腹痛缓解;

第二剂服用后腹胀腹痛完全缓解,按压只有微微隐痛,以无大碍;

患者因为大便次数太多自动停药,10月7日,电话告知腹部一切症状消失。

医嘱:吃饭宜清淡,勿暴饮暴食等。

谦斋医学

病案2:

王某,女,29岁

中医诊断:肠痈

西医诊断:慢性阑尾炎,阑尾肉芽水肿

年11月16日

患者患有慢性阑尾炎多年,因右腹部疼痛越来越重,西医B超检查阑尾炎肉芽水肿,积液,要给予手术治疗,患者未婚不愿手术留下瘢痕,求治于中医。查体,偏于消瘦,腹部胀痛,尤以右腹部为主,大便溏泄,每日3--4次,量不大。手脚冰凉,怕冷,舌质微红,舌苔微黄腻,脉细数。

治疗方法:滋阴解毒,温中利下

方药:

金银花60g,败酱草60g,大黄50g

附子20g,炒薏米60g,枳实20g

丹皮30g,厚朴15g,白芍30g

丹参30g,元参50g,生甘草30g

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2-4次饭前服

外治疗法:艾灸(悬灸)足三里,阳陵泉,天枢穴,悬灸每次每穴30分钟,每日两次。

第一剂药后,11月18日复诊,患者药后腹部疼痛缓解,大便每日一次,大便成形。

第二剂药后,腹部疼痛完全缓解,按压亦无痛。

三剂药后,嘱咐其在加三剂以巩固疗效。

医嘱:饮食要清淡,避寒凉,勿暴饮暴食。

年6月致电联系,一切安好。

这两病例发出后,很多同行对于其中的药量太大给我提出很多意见。有的说药量太大,浪费药材资源;有的说伤敌一万自损八百;有的直言用药过重,不敢用。因此,通过传承中心平台,我将我的我用药的思路给大家做一下详细的解释,以供参考。

最大药量是金银花

金银花在教科书上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功效,用量6-15克。这只是一般用量,在临床上使用效果并不明显,《本草拾遗》记载,下痢疾,下血,浓煎,此处的浓煎就是指的量大,才能煎浓,30克一下没有办法煎浓的。后看铎著《本草》记载:金银花味甘,温,无毒。入心、脾、肺、肝、肾五脏,无经不入,消毒之神品也。未成毒则散,已成毒则消,将死者可生,已坏者可转。故痈疽发背,必以此药为夺命之丹其味纯良,性又补阴,虽善消毒,而功用甚缓,必须大用之。

[批]金银花消毒神效,必宜多用,诚千古定论。如发背痈,用至七八两,加入甘草五钱、当归二两,一剂煎饮,未有不立时消散者。其余身上、头上、足上各毒,减一半投之,无不神效。近人治痈毒,亦多识用金银花,然断不敢用到半斤。殊不知背痈之毒,外虽小而内实大,非用此重剂,则毒不易消。且金银花少用则力单,多用则力厚,尤妙在补先于攻,消毒而不耗气血,败毒之药,未有过于金银花者也。攻毒之药,未有不散气者也,而金银花非惟不散气,且能补气,更善补阴。但少用则补多于攻,多用则攻胜于补。故攻毒之药,未有善于金銀花者也。倘若痛痒之未知,昏愦之不觉,内可洞见其肺腑,而外无仅存之皮骨,与之食而不欲食,与之汤而不欲饮,悬性命于顷刻,候死亡于须臾,苟能用金银花一斤,同人参五、六两,共煎汁饮之,无不夺魂于垂绝,返魄于已飞也。谁谓金银花非活人之仙草乎。其功实大,非吾言之大也。

[批]金银花神妙不测,真有如此。世之用铁散夺命丹、万应膏,甚至操刀生割人肉者,安识此理而用此药乎。今读是编,如当头一棒,通身汗下,顿失前非者,何异立地成佛。筒迷而不悟,则永阿鼻矣。曰:痈疽势急,治法不啻救焚,乌可以缓治之哉,金银花性缓,而用之治痈疽也,则缓而变为急矣,况用之四五两以至半斤、一斤,则其力更专,而气更勇猛,此正急症急治也。

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於通经常用量5-15克。

大黄,味苦,气大寒,阴中之阴,降也,无毒。入胃与大肠然有佐使,各经皆达也。其性甚速,走而不守,善荡涤积滞,调中化食,通利水谷,推陈致新,导瘀血,滚痰涎,破结,散坚聚,止疼痛,败痈疽热毒,消肿胀,俱各如神。欲其上升,须加酒制;欲其下行,须入芒硝;欲其速驰,生用为佳;欲其平调,熟煎尤妙;欲其少留,用甘草能缓也。此药有勇往直前之迅利,有推坚荡积之神功,真定安莫乱之品,法邪救死之剂也、但用之必须看症甚清,而后下药甚效,否则,杀人于眉睫也。夫大黄,乃君主之药,故号将军。然而将军无参赞之贤,不剿抚并用,亦勇而不仁。所以,承气汤中,必加人参、当归以助之,其他用大黄者,未有不益之补气、补血之味也。然而,补气之药未可重加,而补血之药断宜大用。盖肠胃燥结,而后療滞不行,徒用大黄以除,而肠中干涸,无水以通舟楫。大黄虽勇,岂能荡陆地之舟識之。故凡有闭结,必须多用补剂,使之生血以出陈,败於以致新也。

或疑邪盛者宜泻,或用大黄至五、六钱,不泻者,又奈之何?噫,用大黄。然而少则用大黄,又不可拘泥也。邪轻者,少用犹须防其更变;邪重者,多用亦宜豫为图后,总以制之得宜,何忧重用乎。

当少腹之硬痛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一用大黄泻之,苦楚之境,忽易为快乐之场,不特腹中安然,而身躯手足疼痛解热冤,其功之大为何如乎。生死之间得大黄咋生,用苦硝、厚朴、枳实,而不用大黄,虽亦能逐邪荡硬,然必不能如是之功速而效神也。可疑其无利而不用乎。或疑大黄功多而过亦多,子终不敢信为夺命之药而轻用之,也夫用大黄治至急之症也,缓症可以迟用,而急症断不宜迟。道通观望,因循谨慎,而杀人者正多。凡邪人下焦,而上焦喘满、焦痞闷者,断宜速下。倘手按之痛甚而不可按者,急下无疑,用几可以夺命。否则,气逆而死矣。

体会:

病案一患者男性身体健硕,身居领导职务,每天流连于酒席之间,暴饮暴食膏粱厚味,酒毒为主此其一,患者作为某中药厂负责人,长期服用大量药材,也产生很多抗药性(药毒)其二也。患者急迫心切,想手术一劳永逸,认为中医对此病无效其三也。所以此患者用量甚大但是也在安全范围之内。

病案二患者为女性,体质相对弱于男性,故减半,大黄用量按照古人一半,因为男女体质不一样,男性多点,女性少点,大黄如果泄下可以后下,考虑到这两个患者均是慢性病急性发作,为了让大黄之药性缓下而多作用于肠道。患者一加芒硝所以得下,患者二没有加芒硝反而治愈其腹泻,还能治疗其肠痈,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

根据人卫·四库等著作,东汉时期药量一两约31.25克,这里用的也就3两,所以敢放胆用之。

大黄牡丹皮汤原方,出《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方。组成: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大黄的量是4两,按着一两31.25克计算我才用了一两到二两而已,所以没有超过古人是剂量,而现在人饮食丰富,体格远远强健于古人,所以可以放胆用之,师父王凤岐先生曾经说过:重症急症可以用重剂,迅速去掉外邪,以防他变。慢病,轻证要用小剂,轻灵为主以图缓功,也要图远功。









































北京治白癜风那间医院好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wqd.com/jbzl/1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