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费用上涨,别把矛头指向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成医疗费用上涨的元凶?

近日在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上海某位卫生高官公开回应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提出的有关“过度医疗”的质疑。

他举例说“一个阑尾炎手术从元到元,原因很简单,原本是小切口的阑尾手术,现在变成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没有必要。一个最先进的技术不一定是适宜的技术。”这位官员进一步说到,上海目前正尝试用信息化手段对“过度医疗”的做法进行曝光,尽管这种“曝光”目前仅限于医疗系统内部,但成效明显。

此人此番言论果然很“惊雷”,引爆预期中的医务人员的热议。且不说腹腔镜手术已经是广泛普及,更本谈不上是什么“最先进”的技术。那让达芬奇机器人情何以堪?

一个医生直言道:呵呵了,09年到16年,物价先不说,有没有必要也不是你说了算,患者也有选择权。更有医生表示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手术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除了费用贵些以外,优势是显而易见且不可替代的。千万不要将国人的医疗退回到赤脚医生时代!

事实上,高科技医疗(High-TechMedicine)是推动医疗保健费用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这个论断早已经被国内外卫生经济学家和政策研究者通过众多的实证研究达成共识。身为医疗行业管理者,又是临床出身的这位官员为何将元凶指向了“过度医疗”呢?

医疗成本需综合考虑直接/间接成本

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医疗成本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和间接医疗成本。直接医疗成本指患者诊疗全过程产生的医疗费用,而间接医疗成本则包括患者就诊所发生的机会成本(选择不同医疗机构对就诊结果可能造成的差异性),时间成本(除就诊本身花费的时间之外,还包括交通、排队、预约等时间,以及多次治疗导致疾病进展从而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等变化的成本),家属及亲友围绕患者就诊所发生的交通、误工、看护、营养、误餐等间接成本等。

腹腔镜手术,且不说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也减少了陪护人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从这个角度看,间接成本是降低的。所以,在考虑高科技技术带来表面上的医疗直接成本增加同时也必须要综合考虑间接成本的降低。现有大数据没有包括这些因素,如果单纯从医疗机构数据产生的视角看问题,显然是片面的。

过度医疗的评定仍有待争议

回到最初的是否过度医疗问题上,过度医疗与使用新技术不是必然联系,过度医疗是在诊断过程中,采用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手段。阑尾炎手术,做了B超检查诊断明确了,如果再做CT检查就是过度医疗。如果B超不明确再进行CT检查,就不是过度医疗了。而至于选择是传统的手术切除还是腹腔镜切除是治疗方法的一种选择,这也不叫过度医疗。更何况在有些治疗上是否过度医疗,学术界本身也存在着争议。这些都需要专业卫生技术评估(HTA),评估的基础有赖于临床数据的实证支持,而大数据恰好提供了分析评估的基础。

既然大数据有了,全面了。就不要单纯比医疗费用的问题,看看同样手术到底贵在哪里?用药的问题还是检查的问题?还是患者基础病变复杂性的问题。这样比较才具有客观性,令人信服。

降低医疗费用,大智慧比大数据更重要

再回到医疗费用高的老话题上,费用问题应该从整个医疗健康产业链上的去分析,单单揪着医疗机构不放,压榨医疗机构,显然也是有失偏颇的。说明决策者分析的大数据还没足够的“大”,单单从片段的环节去思考。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无论医疗技术上还是在医疗卫生管理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所谓的申康模式一直为沪上官员引以为豪的典范。对于申康多年下来产生宝贵的“大数据”更应该真心理性客观的看待,相信数据,但不能单单依靠数据。

让数据发声说话一定是通过人来进行的,数据是我们医疗行为的客观记录,综合分析还是需要使用者的智慧。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仅仅需要的是大数据,更加需要呼唤的是使用者、决策者的大视野,大智慧,大格局。

文/李明

原标题:《大数据时代,更加呼唤大思维,大智慧,大格局》

注:

文章仅为分享,不代表医客观点

投稿一经录用,即可获得~元稿费

了解投稿详情请在医客







































白癜风哪个医院看较好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wqd.com/ysbj/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