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线上调解助力医疗纠纷化解
家住大连的肖某,某天凌晨因腹痛在家长的陪同医院,经输液治疗后返家,但腹痛症状未改善,接连又连医院门诊,状况不仅没有缓解,腹痛症状还加重了,肖某的家长带着孩子入住医院,被确诊为阑尾炎,肖某在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引流术,出院诊断: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阑尾周围脓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院的就诊诊断,医院存在误诊误治,延误对自己孩子病症的治疗而导致穿孔发生,增加了治疗费用和就诊时间,向医方主张赔偿医方就诊及在他院继续治疗费用、家长陪护误工等各项费用共计.03元。
医方认为肖某就诊时的症状不足以形成对阑尾炎病情的确定诊断,在他院就诊时系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足够诊断症状,而阑尾炎穿孔是因为肖某病情发展较快导致,因此医方认为不存在误诊误治不会对此情况做出赔偿。
肖某家长认为医方故意推卸责任。多次协商后均未能有进展导致矛盾进一步加深,为解决纠纷,双方于年12月1日共同向大连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提出纠纷调解申请,请求医调委介入调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初次调解
调解员在接到调解申请后,立即安排双方进行首次调解,考虑到当前意见相持不下,为打破僵局促进协商,调解员在完成现场调解内容后又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一方面对肖某家长做思想工作,从“情、理、法”多角度入手,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另一面找医方做工作,就整个医疗过程进行分析,并从道义、医院进行商讨。调解员的建议获得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同,都表示接受调解员建议,愿意在交换意见基础上进一步协商。
再次调解
经初次调解后,因纠纷中的焦点问题涉及专业医学知识,调解员通过电话向相关专业医学专家进行了咨询并申请进行调解员合议,再次现场调解时,调解员就咨询专家和调解员合议参考意见向当事双方说明并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
调
解
结
果
经恳谈,肖某家长同意调整赔偿请求数额,主动调整为元(包含在医方诊治费用及家长陪护误工增加费用);医方也同意调解员建议。
调解期间正值大连新冠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减少聚集,调解员采取了分别电话沟通、三方
- 上一篇文章: 医学图解阑尾炎危险信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