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儿科麻醉诱导期的紧急处理是发生了
许甜甜
医院
一例行急诊阑尾切除术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间出现气道压高、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并且无胸廓起伏,听诊双肺无呼吸音,此时主管麻醉科医师怀疑患儿发生了严重气道痉挛导致的“寂静肺”,我们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并处理?
1病例讨论
于泳浩教授
医院
苏殿三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医院
刘艳红教授
医院
第一医学中心
孙 杰教授
东南大学
医院
舒海华教授
医院
2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11岁,身高cm,体重49kg
主诉:腹痛7天
现病史: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钝性痛,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伴发热,最高38℃,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呈持续性胀痛,急诊以“急性阑尾炎”收入儿科病房。
既往史: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数年,过敏原不详,四季皆可发病,发病时仅鼻塞症状,鼻腔喷用进口药物(药名不详),治疗效果欠佳;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6℃;心肺查体(-),腹部膨隆,下腹壁紧张,全腹压痛,右下腹为著,有反跳痛,肠鸣音4次/分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0.63×/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7.4%,淋巴细胞百分比42.2%,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正常;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凝血功能正常;电解质、血糖正常;心电图正常,未见其他影像学检查
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
拟行手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3麻醉过程
17:00
入室,吸氧,保温,接心电监护、无创血压、脉搏氧监护,开放外周静脉,入室无创血压(NBP)/70mmHg,心率(HR)次/分,SpO%,吸氧后升至%,术前30分钟给予头孢呋辛0.75g静滴。
17:25
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mg+舒芬太尼30μg+丙泊酚m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扣紧面罩加压给氧辅助通气,手动通气有轻微阻力。
17:27
给予罗库溴铵50mg,继续人工辅助加压给氧,几次之后出现给氧困难,胸壁无明显起伏,调整下颌高度,扣紧面罩,继续辅助通气,无明显效果;患儿SpO2快速下降至90%,气道压最高达41cmH2O,听诊双肺无呼吸音,手动通气氧合不能改善;紧急快速行气管插管(6.0#带套囊),喉镜下可见分泌物略多(清亮),插管顺利,深度17cm,套囊充气,连接呼吸回路,继续人工辅助通气;中途调整插管深度至16cm(颈短偏胖),气道压高达40cmH2O左右,SpO2继续快速下降。
确认呼吸环路正常、气管导管位置在位后,立即行气管内吸引,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SpO2开始下降,PETCO2波形仍未出现,进行心肺复苏。
4深入思考
问题1
?
过敏性鼻炎是否可以作为术中发生过敏、支气管痉挛的预测因素?
舒海华教授:儿科医生经常将过敏性鼻炎作为术中发生哮喘的高危因素,实际上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人数多,而术中真正发生严重支气管痉挛的患儿极少,因而可以将过敏性鼻炎作为术中过敏的高危因素,而非预测因素。刘艳红教授:从耳鼻喉科与呼吸科医生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的治疗用药可以看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用药大致相同,而且鼻粘膜与上呼吸道黏膜相通,因而过敏性鼻炎与围术期过敏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目前仍然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一旦麻醉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此类患者,术中需更加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问题2
?
术前应当何时静滴抗生素?
于泳浩教授:我院常规在给予抗生素10分钟后再行麻醉,以防患者因麻醉而掩盖抗生素过敏现象,这样做可以帮助麻醉科医师快速判断过敏源。孙杰教授:目前我院常规在接送患者至手术室的过程中提前给予抗生素。刘艳红教授:我院麻醉科医师往往在麻醉诱导、深静脉穿刺结束后,待患者循环平稳再给予抗生素。舒海华教授:正如于泳浩教授所说,我们可以选择在患者进手术室后、麻醉前给予抗生素。苏殿三教授:很多手术患者发生过敏反应防不胜防,麻醉后患者的动静脉通路及人工气道已经建立,此时给予抗生素更有利于发生抗生素过敏后的处置。问题3
?
患儿在麻醉诱导时出现通气困难,气道阻力高、血氧低,发生了什么?如何鉴别诊断?
刘艳红教授:当患儿出现给氧困难、胸壁无明显起伏时,可以考虑是否为舒芬太尼引起的肌肉僵直。舒海华教授:曾遇到过一例患儿因丙泊酚过敏引起的喉头水肿,当时患儿的表现同样是SpO2快速下降,胸壁无明显起伏,听诊双肺无呼吸相,手动通气氧合不能改善。于泳浩教授:患儿插管顺利,可以排除声门上气道梗阻等问题。苏殿三教授:正如于泳浩教授所言,患儿的插管过程是顺利的,但是插管之后发生了“寂静肺”,这可能与过敏反应所致的严重支气管痉挛有关。问题4
?
如果患儿为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应当考虑继续插管还是拔管?如何处理?
于泳浩教授:患儿的气道痉挛可以排除插管刺激的原因,由于患儿低氧,应当保留插管。舒海华教授:此类患儿拔管时风险更大,可以打开挥发罐,加深吸入麻醉,尽快给予肾上腺素。在紧急情况下判断原因较为困难,应当尽快进行对症处理。孙杰教授:依据患儿的身高、体重判断,插管深度过浅,其实我们可以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波形判断导管位置以及气道痉挛,但在该病例中缺乏相应监测。刘艳红教授:同意舒海华教授的看法,加深吸入麻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张支气管,可以采用。问题5
?
处理“寂静肺”时需要给予激素吗?
舒海华教授:“寂静肺”通常在操作者未预料的情况下发生,常规应该加深吸入麻醉,减少刺激,预防性给予激素可能更有效。苏殿三教授: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不仅可以有助于缓解当时的支气管痉挛(解痉抗炎),还可以预防痉挛的再次发生。5麻醉处理
17:30
综合考虑患儿为支气管痉挛,紧急给予10μg/ml肾上腺素1ml,迅速将mg氢化可的松入ml生理盐水静滴,SpO2最低至50%,患儿出现发绀,间断推注少量肾上腺素,人工通气有效,SpO2逐渐回升至98%,改为机械通气,但气道压仍在37~40cmH2O,多次缓慢推注肾上腺素,气道压缓慢可回落至24~30cmH2O,通气有效,循环稳定。
18:00
开始手术,术中丙泊酚mg/h+瑞芬太尼μg/h持续泵注,间断推注小剂量肾上腺素缓解支气管痉挛,术中气道压在人工气腹下维持在25cmH2O水平。
18:40
术毕,术程顺利,气腹结束后气道压回落至17cmH2O,给予肌松药拮抗,呼吸恢复。
19:00
拔除气管插管,患儿清醒,观察20分钟后生命体征平稳,携带便携式血氧夹送回病房,途中SpO2最低89%,呼唤患儿SpO2最高至97%,术中输注晶体液ml,失血3ml。
6知识点回顾
支气管痉挛与“寂静肺”支气管痉挛是指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发生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气道变窄、气道阻力骤然增加、呼气性呼吸困难,引起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严重时容易引起“寂静肺”。“寂静肺”是指支气管强烈痉挛或广泛粘液栓堵塞而出现哮鸣音、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的一种危重征象。在围术期,当患者的器官处于高反应状态时,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可诱发支气管大范围强烈痉挛,导致可逆性小气道狭窄,出现与“寂静肺”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可称为围术期发生的“寂静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包括:听诊肺部哮鸣音或呼吸音消失,气道阻力和峰压升高,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并出现SpO2持续降低,气管插管后挤压呼吸囊呈“铁肺”手感,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后无潮气量,并不可见PETCO2波形。
发病机制:因哮喘所致的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在低水平刺激下比正常人易发生支气管收缩或过度气道狭窄。支气管痉挛的神经机制为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低下、迷走神经张力反应性增高、α肾上腺素神经反应性增高、神经细胞释放舒缩气管神经介质失衡。
高危人群: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上下气道感染、长期吸烟者(短期3天禁烟),特异性体质气道(遗传因素)。
诱因:气道刺激,特别是导管位置偏深而麻醉偏浅;分泌物产生的气道刺激;手术刺激;硬膜外麻醉平面过广,迷走张力高;药物因素:硫喷妥钠-交感抑制;吗啡、杜冷丁-组胺释放;琥珀胆碱-组胺释放;阿曲库胺-明显组胺释放;新斯的明-气道收缩;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右旋糖酐-激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
术前用药:①阿托品:存在争议,可降低气道阻力,降低气道反应性;解除插管诱发的心动过缓和支气管痉挛;但可导致分泌物干燥,排出困难;②丙泊酚:具有确切的气道保护作用,1~2mg/kg;③氯胺酮:具有明显气道保护作用;④硫喷妥钠:可引起组胺释放;⑤依托咪酯:抑制气道反射作用弱,更适合循环功能不稳定者;⑥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预防支气管痉挛;⑦吸入麻醉药可扩张气道平滑肌:地氟醚>氟醚>异氟醚>安氟醚>七氟醚。
解痉药物沙丁胺醇气雾剂:解痉药物的首选,用法:每喷约μg,一般用量2喷,吸入后5~10分钟起效,30~60分钟达最大作用,持续3~4小时;经气管导管给药大部分药物沉积,到达气道剂量不足10%,所以需要5~10喷(15喷效果最好)。
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用于>40岁的患者时需注意心血管风险;不推荐气管内给药;静脉注射首量5~10μg,据病情追加。
酚妥拉明:0.1mg/kg入ml液体中静滴。
糖皮质激素:①氢化可的松:给予mg静注,维持剂量在最初24小时达~mg/天;②甲强龙:40~80mg静注,1~2次/天;若给予更大量,最好6小时一次,连用2~3天;③地塞米松:抗炎作用较强,但半衰期长,对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强,仅可短期使用。
黄嘌呤类:氨茶碱,负荷量4mg/kg;15分钟维持量0.3~0.9mg/(kg·h)(0.25g~5g入5%葡萄糖溶液静滴,最大量1g/d);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血浆浓度>20mg/L可致心律失常;不推荐与β激动剂同时用(安全血药浓度6~15mg/L)。
抗胆碱药:静脉用药效果有限;气雾剂吸收少,副作用小,作用好,降低迷走张力。
异丙托溴铵:高选择性、强效,气雾剂5分钟起效,持续4~6小时。
格隆溴铵:静脉或吸入用药,抑制腺体分泌,降低气道阻力,20~30分钟起效,故作为预防用药。
7麻醉管理总结
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最常见诱因包括气管插管、吸痰、浅麻醉、不合理用药,预防气道高反应性的策略主要是术前充分评估及准备,保证患者支气管平滑肌舒缩功能的平衡。麻醉科医师在术前应当充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麻醉史、药物过敏史,近期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对于过敏史的患者,应在术前询问其发作史,包括过敏原、频率、症状、体征、最近一次发作时间;用药品种、时间、是否用激素。
哮喘患者若2年内没有支气管痉挛症状,术前可不用抗哮喘药,在哮喘活动期需间断或长期服用抗哮喘药,并在术前根据症状选择最佳手术时机,为预防哮喘发作可预防性吸入色苷酸钠至手术前;成人可术前用糖皮质激素3天,诱导时也需适量使用,不可停药;若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延期手术4~6周,并进行相应治疗;吸烟患者术前需充分戒烟,时长在3天~1周以上,术前需加强肺功能锻炼;气道高反应患者全麻前1~2小时可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或与激素连用;术前应尽量消除患者焦虑,尤其避免小儿哭闹。
图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的气道管理原则
8延伸思考
1.支气管痉挛有哪些诱因?
2.吸入性激动剂,在经气管插管给药时,到底需要增加多大剂量,作用时间会不会延长?
3.严重支气管痉挛的患者使用皮质激素是否有效?对高危患者,术前使用预防性激素有用吗?
4.这个患者要不要拔管?喉罩过渡是否有利?
5.在气道阻力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是选择调整麻醉机呼吸参数设置还是选择手动通气?
完整内容请见06期《麻醉·眼界》杂志-病例副刊,留下您的姓名、邮箱及电话将有机会获得超有料的《麻醉·眼界》杂志!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
- 上一篇文章: 肠道里的隐形杀手肠憩室病
- 下一篇文章: 生命至上护佑健康近日我院顺利完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