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祛病51问

1、灸后皮肤发痒,是怎么回事?答:灸后皮肤发痒,说明体内有风邪,是风邪外排的一种表现。2、艾灸是不是真的能治百病?答:我希望大家还是要客观、冷静的看待灸疗,它是可以治百病,我至少就掌握了多种疾病的灸疗方法,但是,灸疗不是对每种疾病都%有效,这有一个概率的问题。比如痛经、肾虚腰疼、脾胃不和等治愈率就达98%以上,颈椎病、腰椎病等可达70%-90%,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就只有20%-30%的治愈率。3、纯艾条和药艾条到底哪种效果好?答:其实艾条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分什么纯艾条和药艾条的,这都是现代人创造出的一些新概念。无论纯艾条还是药艾条,它的主要成分都是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的,艾叶本身就是一种中药,人们之所以使用艾叶作为施灸材料,是因为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含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具有透皮入骨的作用。通过燃烧艾叶刺激身体表面一定的穴位,可以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镇痛止痛、回阳举陷、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作用。但是艾叶对有些方面作用明显,对有些方面就弱一些,这时就需增加一些其他中药成分加以补充和辅助,使其发挥更明显的作用。中医用药讲求“君臣佐使”,就是所谓的“方子”。意思就是哪味药为主,哪味药为补充,哪味药为辅助。艾灸中艾绒是“君”,起主要作用,要想效果好,就必须加入起“臣佐使”作用的其他中药成分加以补充,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4、我的今年得了肩周炎,疼的不得了,请问灸那几个穴位?答:灸大椎、肩井、天宗、肩髃、肩臑、曲池;风盛者加外关、风池;寒盛者加合谷。治愈率达92%。5、乳腺增生艾灸效果如何?选那些穴位?答:艾灸香灸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明显,一般4-5次就会有明显效果。小增生肿块的消得快,大的慢一点,大的先变软,再变小,再就消除了,治愈率%。穴位选:膻中、食窦、天池、乳根、鹰窗、足三里6、月经不调怎么艾灸?答:归来、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命门、关元、中极和阴陵泉,每次选3-4个穴位,分组轮流施灸。7、失眠怎么调理?答: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是:1、思虑过度、心血亏损;2、房劳过度,伤及肾脏,以致阴虚火旺,心肾不相交;3、还有情志抑郁,肝火上扰,神志不宁;4、饮食不节,导致脾胃不和。艾灸治疗失眠:神门、心俞、肾俞、百会、足三里、太溪;肝气郁结加阳陵泉、太冲;肝肾阴虚加三阴交;水饮痰浊加丰隆、中脘;肾阳虚加命门、关元、气海;肝脾不和加肝俞、脾俞;心脾两虚加脾俞、三阴交。8、眼袋很大灸哪里?答:中医认为“上眼皮为脾所主,下眼皮为胃所主”,所以眼袋和胃气虚有直接关系,灸胃俞、中脘、梁门、足三里、四白、关元。9、高血压10多年了,应该怎么灸?答:大椎、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太冲、涌泉、风池和合谷。10、过敏性鼻炎什么学位?答:风池、肺俞、印堂、迎香、合谷、足三里。11、脸抽动灸那些穴好?答:翳风、颊车、地仓、阳白、合谷、足三里、内庭12、从腰部到整个下半身都痛,灸哪些穴位管用?答:肝俞、胃俞、肾俞、次髎、期门、关元、三阴交、太溪、太冲13、手足一年四季发冷,冬天和冰块一样,怎么艾灸?答:心俞、胃俞、肾俞、次髎、关元、内关、合谷、后溪、足三里、三阴交、太溪14、鼻子经常性出血选哪些穴位?答:上星、迎香、合谷、少商、内庭、三阴交、复溜15、胃胀、胃痛、胃反酸灸哪里?答:主穴:中脘、神阙、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配穴:脾俞、胃俞、肝俞、公孙16、抑郁症是怎么回事?答:西医把抑郁症归为神经科疾病,但中医认为抑郁症的根本在脾胃不和,因为肝主怒,心主喜,脾胃主思虑、肺主忧愁、肾主惊恐,而抑郁症正是思虑过重的一种表现,脾胃又主生血和运化,所以得抑郁症的人一般都精神萎靡、气血双虚、面色枯黄,欲治抑郁症,先调理脾胃。17、眼睛经常血红血红的,很干涩,灸哪里?答:肝俞、阳白、合谷、光明、太溪18、肺气虚,喉咙经常有痰是怎么回事?怎么灸?答:百痰生于脾肾,而藏于肺,治痰,治肺为治其表,治脾肾才是之根本。灸肺俞、脾俞、肾俞、命门、中脘、关元、足三里、太溪,曲池和三阴交。19、我想减肥,不知道灸法管用不?答:肥胖和脾胃不和有直接关系,灸胃俞、天枢、中脘、关元、梁丘、足三里就可以。20、介绍一下水肿的病因,该怎么艾灸?答:水肿分阳水和阴水两种,阳水是指发病迅速,起初面部微肿,继而遍及全身,皮肤光亮,胸中烦闷;阴水是指水肿渐起,开始足面微肿,继而头、面、腹部也肿,小便不利,大便糖稀,喜暖畏寒,时消时肿;阳水发病快,从面部开始;阴水发病慢一些,从足面开始,遍布全身。灸水道、水分、气海、三焦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阳水加肺俞、合谷;阴水再加脾俞、胃俞。21、我患子宫脱垂症多年,艾灸管用吗?答:灸大椎、肾俞、命门、次髎、长强、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会阴、照海22、慢性盆腔炎灸哪些穴位?答:膀胱俞、关元、中极、维胞、阴陵泉、三阴交、行间23、颈椎病灸哪里效果好?答:大椎、天柱、风池、大抒、肩髃、肩井、后溪24、蛋白尿该怎么灸治?答: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灸肾俞、命门、次髎、中脘、关元、中极、复溜、三阴交25、我经常大腿两侧冰冷,怎么灸?答:灸肾俞、次髎、关元、阴陵泉、委中、三阴交、涌泉26、小孩晚上睡觉盗汗,能灸吗?答:灸大椎、身柱、合谷、足三里27、我有子宫腺肌症,每个月都要疼的死去活来好多天,灸哪里?答:命门、次髎、长强、关元、中极、曲骨、归来、气冲、三阴交28、小孩强身保健灸哪些穴位好?答:小孩保健灸的要穴是身柱穴,身柱含有全身支柱之意,作用是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咳,对小孩有强身保健的作用。29、我知道任都二脉是人体备用仓库,疏通任都二脉灸哪些穴位效果最明显?答:作为保健灸,灸背部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胃俞、肾俞,正面灸膻中、中脘、神阙、关元、气海,就可疏通任都二脉。30、涌泉穴的作用是什么?答:涌泉穴是老年保健灸的一个要穴,主要的功能是:宁神开窍、补肾益精、舒调肝气31、手脚经常出汗怎么办?答:手脚出汗是心燥热的一种表现,可灸内关、合谷、三阴交、太溪32、尾椎骨疼了几个月,现在不能坐,怎么办?答:灸肾俞、命门、次髎、长强、会阳、环跳、委中。灸次髎时一定要出现循经感传,热量要传导至脚心。33、艾灸时热量如果不向远端传导应该咋办?答:有些人经络闭阻,有些人感传敏感度不高,原因很多,但是只要坚持施灸,一般都会慢慢出现热量向远端传导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循经感传现象。可以采取通关过穴的方法,一点一点引导,一旦出现明显的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疗效和效程都会增长。34、感冒、鼻塞、流清涕,灸哪里?答:风池、外关、风门、大抒、曲池。大椎是解决风热感冒的特要穴。35、痛经、闭经可以艾灸吗,应该做什么穴位?答:闭经: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血海痛经:关元、中极、曲骨、归来、三阴交、脾俞、肾俞,痛经只能经期灸,也最有效,这是唯一经期施灸的病症。36、不孕不育症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艾灸?答:1、肾阳亏虚:婚后不孕,月经后期或闭经,经量少色淡,腰脊酸软,形寒肢冷,小腹冷胀,头晕耳鸣。施灸:肾腧气海关元命门阴交曲骨太溪照海。2、肝郁亏虚:婚后不孕,经行先后不定期,经血紫红有块,量少,面色萎黄,胸肋乳房胀痛,情志不畅。施灸穴位:关元气户子宫太冲肝腧中极足三里三阴交。血虚身热加血海;头晕心悸加百会,神门。3、淤滞胞宫:经期错后,经行涩滞不畅,小腹隐痛,经血夹有紫块。施灸:中极丰隆气海血海37、爱打嗝是什么原因?能灸吗?答:打嗝多由饮食不节,食滞停饮;气郁不畅,胃失和降;久病气衰,脾胃虚寒,导致胃气上逆;或者暴怒气逆,胃膈气逆不宣导致。治疗的方法是:和胃舒膈,理气降逆。灸膈俞、膻中、内关、足三里、太冲,然后轻柔听宫穴。38、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么?答: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同属任脉且位置相近,处于中焦胃脘部,都能治疗胃脘部病变,但是功能却同中有异:上脘:偏于抑冲降逆,主要治疗中焦胃失和降所致的上逆呕呃诸症,尚可宽胸利膈,治疗上焦气机不利等症;中脘:重在和胃理气,在健脾和胃、益气消积的同时,主要调理肝胆脾胃气机不利诸症;下脘:偏于消导通降,能将胃所受诸邪通过下传肠腑消散,给邪以出路,所以长于治疗胃肠气机不通诸症。简单说就是如果胃脘部不适,有呕吐、呃逆等症状的用上脘;有胀满、积滞等症状的用下脘;而脾胃不和或者肝脾不和所导致的上腹疼痛、泄泻、便秘等症状用中脘。临床可以辩证选取单穴,也可三穴同用。39、减肥应该灸哪些穴位?答:取穴:中脘、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使用艾灸盒或直接手持灸,每次艾灸一个小时,腰围和大腿很快就可以减下来。40、艾条燃烧的烟对人有没有危害?答:自古就有“无烟不成艾”的说法,艾灸少了烟,就失去了艾灸很大一部分功效。但是,如果使用好艾条,能使烟自然的降低到最低限度,那就最完美。41、艾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答: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全是因为“经络不通,阴阳失和”,也就是西医说的“新陈代谢受阻,血液循环放慢”。经络闭阻不通,气血流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组织的肿胀、疼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的肢体和脏腑、组织,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萎软、拘挛或者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失去平衡。身体为什么会出现不适或疾病?几乎全是经络不畅,出现瘀阻。艾灸是通过热量的共振传导,打开瘀阻的经络,让经络恢复畅通。艾灸理疗中,经隧在立体螺旋的热旋流照下,经脉里会瞬间增压,以强大的压力冲破瘀阻点,使得经脉重新流畅,热量带动气血沿经络快速前行,达到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效果。经络通了,身体自然康复。42、夏天天热了,还能艾灸吗?要注意什么?答:中医讲“冬病夏治”,就是说冬天爱犯的毛病在夏天艾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夏天阳气都浮跃在外,身体内部就会空虚,所以,夏天要多吃好消化的食物,才不致生病。胃“喜甘温恶苦寒”,夏天一定要注意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43、艾灸鼻出血是什么原因?答:艾灸为什么会鼻出血,是因为营气走经里,卫气走经外,如果营卫不固,营气就会溢出经外,导致出血,这和脾胃的关系最密切。你可以每穴少灸一会,慢慢加量,不要一下子刺激量太大。另外再加灸上星、印堂、迎香和合谷,用于灸治鼻出血。44、能不能一边泡脚一边艾灸?答:不能,这是极其错误的行为。身体得病的内因是脏腑功能出现紊乱,外因是风寒湿诸邪侵袭,一边艾灸一边泡脚,等于是人为地打开皮肤腠理,引邪气侵入体内,暂时效果可能明显,长期会引起跟多问题。艾灸和泡脚并不冲突,但是一定要分开来做。45、艾灸起水泡怎么处理?答:灸后皮肤出现水泡,注意不要挤破,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液体,消一下毒,买一点红霉素眼药膏抹上,用纱布包敷,尽量不要碰水。古人说“灸疮必发,祛病如把抓”,就是说艾灸发灸疮起水泡,祛病效果才快,这种水泡是无菌的,是艾灸的正常反应。46、慢性阑尾炎灸哪几个穴位比较好?答:阑尾炎中医叫肠痈,灸天枢、曲池、合谷和足部的阑尾穴。47、艾灸了两个星期,最近口腔长了个溃疡,这属于上火吗?答:是的,是胃火上炎。40%多的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灸中脘、地仓、天枢、关元、曲池、梁丘、足三里。48、手持灸和工具灸哪种效果好?为什么?答:手持顺时针转圈灸,灸火可以带动气在体内旋转,形成巨大的气冲压,冲破瘀阻点,达到疏通经络,祛病保健的目的。手持灸是主动祛病,而工具就是静止的,被动的。手持灸热量向远端传导的更快、更明显,这就是循经感传现象。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车头是什么?就是动力,手持灸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激发敏感的循经感传,才能提高疗效。49、为什么有人艾灸后想睡觉,有人又特精神?答:人体阴阳和谐才有睡眠,艾灸完以后机体会自我调节,不同的机体状态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原来阳气偏虚的灸补阳气后会有困倦感;原来阴气偏虚的灸补阳气后会更加精神。但是长期坚持艾灸后阴阳会归于平衡,所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这样就不太容易出现困倦或者倍儿精神了。50、春天我的眼皮常常跳动的很厉害,是怎么回事?答:眼皮由脾胃所主,春天主肝木,肝木克脾土,肝气虚,疏泄不畅,会被脾土反克,脾土不受克制,才会发生眼皮跳动,主要是肝气虚的表现,也有可能是肝脾两虚,应该从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入手艾灸。穴位是:肝俞、脾俞、肾俞、期门、中脘、关元、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可以分成两组,隔日轮流施灸。51、手持灸为什么一定要顺势针转圈?答:这是因为气血在体内的循环是“左升右降”,顺时针顺应气血运行,逆时针就倒逆了,对一些危重的疾病,气血极虚,或者晕灸的人,逆时针的危害表现的非常明显。无病长寿艾灸8要穴下页图是参照医书《黄帝内经》,《医学入门》,《东医宝鉴》,《针灸经验方》,《扁鹊灸法》,《千金要方》等,在我过去3年间,艾灸体验实践中精选出来的保健艾灸8要穴。它们分别是:百会(),膏肓(61),中脘(),关元(),气海(),神阙(),足三里(21),涌泉(72)穴。对于以上8个穴位,总共每日30~60分钟以上,精诚地实践陶瓷器艾灸,就有可能预防治疗万病,无病长寿。※各穴位的主治效能,请根据下面的穴位号码,参照第3章第3节。

一,21.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左右双穴。回阳,理脾胃气,祛风湿通络气血,逐邪降火。对疲劳回复,补五脏,免疫力增强,保健最高养生无病长寿之名穴。呼吸器、泌尿器、生殖器、甲状腺、神经精神、消化器系统疾患等全身诸疾患,各种传染病,气逆上火(上气)(中府太太按:艾灸足三里能强壮脾胃中气,中气足则能引气下行,阴火归元,所以对气逆上火上气有特效。),感冒,喘息,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动脉硬化,肺结核,肾脏结核,骨结核,肋膜炎,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悸亢进,狭心症,食道狭窄症,胆囊炎,胆石,急性肝炎,胰腺炎,腹水,肾脏炎,贫血,甲状腺肿瘤,糖尿病,关节炎,脑出血,半身不遂,言语障碍,脊椎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早老,痴呆,心火病发作,头痛,眩气症,不眠症,坐骨神经痛,晕船,晕车,日射病,冻伤,结核性淋巴腺炎,湿疹,冷带下,更年期障碍,乳汁不足,老眼,白内障,蓄脓症,衄血,咽喉炎,齿痛,中风,中风后遗症,口眼斜,四肢麻痹,四肢无力症,四肢倦怠,黄疸,偏头痛,耳鸣,胃肠诸疾患,胃痛,腹痛,泄泻,便秘,脚气,眼疾,腰痛,神经痛,鼻炎,肠炎,荨麻疹,虚劳,早漏症,遗精,阳气不足,虫毒,癫狂,小儿夜啼,小便不利,夜尿症,尿毒症,营养吸收低下,脱毛症,秃头病,老人病,夜盲症,视力低下,发育不振,消化不良,水肿,乳房痛,乳痈,乳腺炎,胃癌,肺癌,食道癌等诸癌症,艾滋病,红斑狼疮,白血病等有卓越的预防和主治效能。※登山或长距离徒步行走,运动竞技前,长途旅行或长时间运动前,在足三里艾灸,双足不疲困,增进耐久力。61.膏肓——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穴,左右双穴。补肺,健脾益气治诸虚损,宁心培肾,古方云百病通治,无所不愈,起死回生保养之名穴。它对肺病,心脏病,痰疾患,呼吸器官疾患,肺癌,慢性难治病,肺结核,支气管炎,盗汗,遗精,失精(精力减退,早泄),过劳脊背痛,狭心症,胸膜炎,肩关节周围炎,咳嗽,喘息,不安,倦怠,无月经,久病虚劳,脾胃虚弱,呕吐,食欲不振,无脉症,健忘症,神经衰弱,五十肩,坏疽,胃酸过多症,慢性眼疾,忧郁症,自杀冲动,手足冷症,中风,半身不遂,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痛,筋肉痛,消化不良,瘦瘠,梅毒等有卓越的预防和主治效能。72.涌泉——足少阴肾经的重要穴,左右双穴。清热开窍,醒脑宁神,滋阴降火熄风,回阳益肾,血行促进,排出人体浊气,安身心之名穴。对心烦,不安焦躁,不眠症,心脏病,高血压,小儿惊风,神经衰弱,精神病,中风,失语症,黄疸,难产,不孕症,肾脏结石,头痛,狭心症,癫痫,咽喉肿痛,失神卒倒时救急,心悸,身热,便秘,视力矇眬,胸胁胀满,肾虚,冷症,气逆上火(上气),脑卒症,脑出血,尸厥(猝倒,人事不省,四肢厥冷,假死状态),风疹,喉痹(喉风,喉头炎),咽喉炎,心脏衰弱,眩晕,头痛,视力障碍,言语障碍,衄血,咯血,咳嗽,小便不利,呕吐,泄泻,子宫下垂,下腹部冷症,糖尿病,足心热,足跟痛,足部瘀肿,肾气亏伤,手足冰冷或手足寒热往来(如白天手足怕冷但晚转为发热或相反),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症等有卓越的预防和主治效能。如果利用大碗陶瓷器做足掌全体穴配合艾灸,治疗效果倍增。.百会——督脉的重要穴,人体正中央线行单穴。别称天满(天神满)穴,泥丸宫。泥丸宫是道教传说中九仙之居处。一通百通之最上穴,聚宇宙百脉气,诸阳之会通穴,应天治全身疾病;也是调血自律神经,健脑宁神,平肝熄风醒神,阳气回复,清热开窍治百病之名穴。百会穴是人体重要穴,常实践艾灸疗法,促进脑下垂体分泌荷尔蒙(Endorphin,Didorphin等),其镇痛效果超过鸦片的倍,并且无毒副作用。对防止老化,增加免疫力,记忆力向上,止痛,预防治愈万病有特效。对诸脑疾患,头痛,脑出血,眩气症,神经不安症,心悸亢进,身心不安摇动,四肢无力症,癫痫,精神病,蓄脓症,注意力散漫,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低下,晕船,晕车,镇静镇痛,脱毛症,调血,秃头,早白发,高血压,神经衰弱,健忘症,耳鸣,口噤,失语症,癫狂,脑脊髓疾患,眩晕,不眠症,糖尿,痴呆,诸癌症,中风,惊悸,昏迷,脑溢血,脑贫血,头风,鼻炎,鼻塞,便秘,痔疾,心烦,脱肛,阴挺(子宫脱垂,阴部离脱),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症,尸厥(气绝,人事不省,四肢厥冷),夜啼,鼻塞,低血压,无脉症,手颤症,百日咳,尾骨痛,久病(痼疾病),泄泻,半身不遂,饮酒赤面,脑脊髓疾患,不眠症等有卓越的预防和主治效能。※四神聪——别称神聪四穴,在百会前后左右各5分~1寸(约2cm)。宁心安神镇静之奇穴。通常与百会穴配合艾灸治疗效果很好。对头痛,偏头痛,忧郁症,发狂,不眠症,健忘症,眩晕,头风,狂乱,癫痫,半身不遂,小儿惊风和中风等有卓越的预防和主治效能。.关元——任脉的重要穴,人体正中央线行单穴。称丹田强壮第一穴,培肾补元气回阳,祛寒湿散邪,精血贮藏,精力增进之养生穴。《黄帝内经》云:“每年春秋温灸壮,人间寿命二甲也。”这是益肾水补精气,不老长寿之名穴。对全身衰弱,气逆上火(上气),小便频数,调经,不孕症,感冒,支气管炎,喘息,肺炎,肺结核,恶寒,胸痛,心脏病,心悸亢进,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胃无力症,胃下垂,食欲不振,呕吐,胃酸过多,胃酸缺乏症,胃溃疡,肠出血,慢性肝炎,腹水,浮肿,肾脏结石,肾脏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小便不通,梦遗精,早泄,贫血,甲状腺肿瘤,糖尿病,关节炎,脑出血,脑卒症,癫痫,脊髓炎,神经衰弱,心火病发作,眩气症,头痛,不眠症,手颤症,喉头炎,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腰痛,无月经,不孕症,性冷感症,冷带下,子宫下垂,更年期障碍,妊娠浮肿,脱肠,中耳炎,耳鸣,慢性鼻炎,咽喉炎,扁桃腺炎,齿痛,齿槽脓漏,中风,腰痛,腹痛,大小便不利,虚冷,阳痿,阴痿,男女泌尿器,生殖器疾患,诸妇科病,慢性肠炎,精神病,肾虚,消化不良,泄泻,瘦瘠,胃炎,痔疾,气弱自汗,盗汗,月经不顺,子宫筋肿,肾炎,下腹部冷症,中风,虚脱症,诸虚百损等有卓越的预防和主治效能。.气海——任脉的重要穴,人体正中央线行单穴。益精培元气强壮灸穴,治心肺膏肓气血难病,补肾虚,温下焦之名穴。对泌尿器,生殖器,肠疾患,肾脏疾患,诸妇人病,腹痛,不眠症,高血压,中风,心脏病,肺病,盲肠炎,肾脏炎,膀胱炎,梦精,阴痿(勃起不全),淋疾,夜尿症,不孕症,腰痛,急性肠炎,崩漏,带下,月经痛,不安,神经衰弱,泄泻,水肿,虚脱,四肢无力症,呕吐,胃炎,腹胀肿瘤,腹水,疝症,喘息,遗尿,善惊,气逆上火(上气),血淋,伤寒,瘦瘠,四肢厥冷,腰痛,奔豚(急性肠痉挛,下腹痛),真气不足,酒色过多,电脑游戏中毒后得大病(猝死预防),大小便不通等有卓越的预防和主治效能。.神阙——任脉的重要穴,人体正中央线行单穴。是脐中先天元气出入道,精神宫阙连接母胎之圣穴。心脏肾脏神志门,温通理气,健脾胃回阳固脱开窍之名穴。对虚劳,虚冷,虚脱症,不孕症,大小便不通,便秘,霍乱,尸厥,腹痛,肠炎,泄泻,消化不良,肠鸣,脱肛,水肿,中风,脑溢血,人事不省,猝倒时救急,人体五脏病症,小儿诸疾患,子宫脱垂,脱肛,昏迷,腹冷,腹部胀满等有卓越的预防和主治效能。常常精诚实行艾灸此穴和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膏肓,百会穴等,享无病长寿可能。.中脘——任脉的重要穴,人体正中央线行单穴。健脾胃,利肝胆,利湿滞,理中焦之名穴。八会穴中腑会此穴,对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诸疾患有特效。对脾胃肝胆,胰腺诸疾患,吐血,霍乱,中风,胰腺分泌液不足,糖尿,小儿惊风,五脏损伤,虚劳,腹胀,肠鸣,泄泻,吐酸(胃酸过多呕吐症),腹痛,胃脘痛,胃虚弱,消化不良,心悸,黄疸,便秘,胃炎,胃癌(反胃),胃溃疡,胃下垂,高血压,喘息,不眠症,荨麻疹,肠炎,食滞,急性食滞,胃痉挛,痰饮,身寒,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胃出血,蛔虫症,癫狂,精神病等有卓越预防和主治效能。(中府太太按: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艾灸足三里和中脘都能强壮脾胃中气,对全身保健极为重要。22种常见疾病的艾灸选穴

常见疾病的艾灸选穴1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2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3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4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5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中脘、足三里。7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8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9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10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11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12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13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14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15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16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17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18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19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20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21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22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中国艾炙网以上炙疗穴位可参看本博客穴位相册,这里不在一一配穴了。

面瘫灸疗配穴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突然,常为单侧。一般以睡醒或清晨刷牙时发现一侧眼睑不能闭合和歪斜。取穴:阳白、下关、地仓、颊车、合谷、颧髎、风池。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至1~2次。5次为1疗程。休息1~2天,再继续第2疗程的治疗。艾灸疗法大集艾灸讲解

  

艾灸实用操作

艾灸保健的方法和基本穴位

中医保健-艾灸作用

  

探秘神奇时尚保养妙法之艾灸篇

  

自己动手艾灸养生

  

艾灸巧治关节病

  

艾灸疗法_热灸法

  

如何自制艾灸盒与艾柱

阿里巴人详解穴位健身1

  

阿里巴人详解穴位健身2艾灸调理肠胃,给自己一个好胃口取穴:神厥,中脘,气海,百会,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功效:调理脾胃、扶正祛邪,对伤食(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分钟左右,长期坚持。艾灸5个俞穴可以使用三眼艾灸盒,灸10~15分钟。6年十一的时候,我和女儿带着外孙去孩子的奶奶家。爷爷奶奶见了孙子非常高兴,准备了一大桌零食欢迎孩子,山楂片、苹果、葡萄、西瓜、薯片、花生米、瓜子,还有各种饮料,真是应有尽有。孩子才16个月,不懂事,给什么吃什么。结果因为吃了太多杂七杂八的食物,晚上孩子就又吐又泄的,全家人心疼得不得了。我判断孩子是伤食了,是吃得太多不消化导致的,老人、小孩和脾胃弱的人最容易发生。孩子折腾了三四天,直到我们回到北京女儿家,也没有起色。这时孩子已经有口渴、发热、尿量减少等脱水的症状了。我马上让孩子限制饮食,同时多喝水。我想给孩子针灸,但孩子的爷爷奶奶不同意。他们觉得小孩子怕疼,不能针灸,这其实是个误区。我觉得与其带孩子去打点滴、吃西药,不如试试不吃药的中医绿色疗法。我征得女儿的同意,瞒着孩子的爷爷奶奶,给孩子针灸了双侧的足三里(不留针)。然后趁着孩子睡着了,用温和灸的办法艾灸了神厥、中脘、气海等穴及整个腹部,又灸了头顶的百会和腿上的足三里。我的治疗目的,一是调脾胃,让伤食的脾胃回归正常;二是从整体状态入手,提升孩子的抗病能力。我着重艾灸的足三里,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主穴之一,也是老牌的保健穴位,有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或按摩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都有效,尤其是缓解急性胃痛效果更好,对糖尿病、高血压也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这个穴位有病时可以用来治病,没病时可以用来强身,是老少皆宜的,多少岁都可以灸。我每天给孩子灸1~2次,没让他吃一粒药。没过几天,孩子的伤食就好了。现在我女儿还经常给孩子灸足三里,胃肠病再也没犯过。除了伤食,胃炎、肠炎、便秘、腹泻这些胃肠问题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尤其现在的中年人工作压力大、用脑多,更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问题。《黄帝内经》中有关于七情与脏腑关联的描述,其中就说“思伤脾”,说明“思”和脾胃(也就是消化)的关系最密切。我在治病时就常遇到这类的病人。脾胃的病治疗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更多的还需要平时的保健。吃温暖、易消化的食物,经常做做养生灸、按摩按摩腹部,这都有好处。做脾胃的养生灸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神阙、中脘、足三里、内关、天枢等。这些穴位很多我在前面都提到过,有些是对全身都起作用的,有的是专门调理脾胃的。艾灸调理脾胃有一个好处,它是双向的,比如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这就是绿色疗法的益处。除了这些通用的穴位,我还想介绍一下背部的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这5个俞穴。这几个穴位都在背部的膀胱经上,是相应脏腑水湿之气外输膀胱经的部位。艾灸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膀胱经水气的外排,对脾胃大有好处。这几个穴位在一条线上,艾灸时有一个简便的方法:买个三眼艾灸盒,可以将这5个穴位同时艾灸,10~15分钟,一次搞定。用这个方法配合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的艾灸,有功效加倍的作用。艾灸上火的应对方法艾灸是传统中医中的简单方便的法门,是祖先留给我们能治百病的中医瑰宝。可是由于个体差异,有部分人在使用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火现象。所以我在建议朋友们使用艾灸法治病时,我通常会同时建议患者灸后喝一杯温开水,大部分人用这一招就挺管用。但是由于素体不同,总会有一部分患者,不管你是不是灸完后喝了水,该上火还得上火。这大多是因患者寒湿太重,或者是灸的时间太久。如何防止上火?这里有两个简单的方法可快速降除你的虚火。蒜泥敷从大蒜头上取2粒蒜,捣成蒜泥,调敷在涌泉穴上(敷之前,先在涌泉穴上抹上一点食用油,以防起泡)。用纱布复盖,并用胶布固定,两小时后取下蒜泥即可。用蒜泥敷涌泉有很好的降火作用,效果非常显著。艾叶汤泡脚取艾叶一把,加适量水煮成艾叶汤,将双脚放入艾叶汤中泡脚,艾叶汤要没过脚踝。这个方法降虚火也非常显效。要注意的是虚火降下来后就终止用艾叶汤泡脚,这是因为艾叶泡脚时间过长会泻掉正气。前些天有个月经不调的网友梨雪柳烟,在做艾灸一个月后,月经状况虽改善了不少,但却上火了,出现眼屎过多,有时眼痒,连眼皮也肿了。也没食欲,人总是觉得没劲,很乏力,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她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周后求助我,我让她做蒜泥敷,并配合在膀胱经上刮痧。这个朋友在涌泉穴上用蒜泥敷了两天,上火的症状好了不少,但脚却起水泡了,很难受,就没敢再糊,问我该怎么处理。我让她在涌泉穴上抹点食用油,或者用艾叶汤泡脚。她选择了后者。前天她在QQ上给我留言报喜:“老师好,我用艾蒿煮水先熏脚后泡脚,现在眼睛不肿了,身体也不那么乏力了,舌苔基本正常了,嘴里的异味也少了,比我喝中药强多了。谢谢老师。”降虚火是保障艾灸疗法正常进行的有效途径,正在进行艾灸疗法的朋友学一两招降虚火的方法,让你的艾灸疗法进行到底!

长按下方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全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wqd.com/jbzl/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