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荣针灸歌诀腹部

案例編號:

分類:腹部

主治病名:滿腹疼

歌訣:滿腹疼痛寒氣攻,牽引兩脇連背疼,針藥罔效苦難止,熱鹽填臍艾火烘。

孫培榮臨床經驗

:依餘之經驗,滿腹疼痛,多因受寒所致,甚則連結兩脅,腰昔皆疼,服熱劑或散劑,倘無效時,須用熱鹽填於臍內,再用文火多灸,至不疼為止。

醫療案例

:餘君,十三歲,江蘇人,住臺北市晉江街,患滿腹疼痛,兩脅及腰背皆痛,嚎呌不停,服藥注射均毫無所止,民國五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深夜十二時許,叩門請予診治,用鹽填於臍內,以艾灸之計約灸至數壯,其痛如失矣。

:薑君,山東人,住臺北市信義路三段,其夫人二十四歲,患滿腹疼痛,三日夜未止,民國五十五年二月五日,請餘前往診治,並用上法醫療,其痛霍然而癒。

案例編號:

分類:腹部

主治病名:痃癖

歌訣:婦人痃癖腹肋痛,風冷氣血而結成,隔脾俞合三陰交,衝門血海針便寧。

病因病理分析

:金鑑,註,婦人臍之兩旁,有筋突起痛,大者如臂,小者如指,狀類弓弦者,名目痃癖,在兩肋之間者,名曰癖,若小腹牽連腰脇,疼痛高起者,謂之疝,名雖有三,其實皆因風冷客於胞中而然,故其發作;皆因再受風冷,發則痛,痛則見,不痛則平復如初也。

古人治療經驗

百症賦雲:痃癖兮衝門血海強

醫療案例

:鄭小姐,年十九歲,台灣人,住嘉義市東川裏山子頂,患痃癖病,自臍至胸,有一硬塊似弦跳動,疼痛難忍夜不得眠月餘,民國六十一年二月一日,求予診治,施針膈俞,脾俞,三陰交,衝門,血海,先後針治五次而癒。

案例編號:

分類:腹部

主治病名:五積六聚

歌訣:五積不動六聚移,大如覆杯痛悽悽,先針塊頭合塊尾,通關期章二門醫。

穴位介紹

塊頭:在疾病之積塊上施針。

通關:中脘旁,各開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金鑑:五積六聚木難經,七癥八瘕載千金。註:五積六聚之名本乎難經,五積者,肥氣、伏梁、痞氣、息賁、責豚也。六聚者,積之著於孫絡、緩筋、募原、膂筋、腸後、輪脈也。七癥八瘕之名載千金方,七癥者,蛟、蛇、鰲、肉、髮、虱、米也。八瘕者,青、黃、燥、血、脂、狐、蛇、鱉也。腸覃者,積在腸外,狀如懷子,月事以時而下。石瘕者,積在胞中,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故曰辨月經也。炫者,外結募原肌肉之間,癖者,內結隱僻膂脊腸胃之後,故曰別深淺也。然積者屬臟陰也,故發有常處,不離其部。聚者,屬腑陽也,故發無根本,忽聚忽散。癥不移而可見,故類積類痃也。瘕能移,有時隱,故類聚類癖也。積聚、癥瘕、腸覃、石瘕、痃癖之疾,皆得之於喜怒不節則傷臟。飲食過飽則傷腑,腸胃填滿、汁液外溢,為外所襲,與內氣血食物凝結相成也。積聚牢固不動口,堅硬不軟,則病深也。五積之中,賁豚最為難治,若更發作,正氣虛不能支,其狀欲死,從少腹起,氣上衝喉,神色驚怖,皆惡侯也。

醫療案例

:王君,四十九歲,安徽人,住臺北市通化街,腹中生一痞塊,自臍右至心口,右腹起一扛,高而硬,疼痛不寧,此積發生至今,二十餘年,近幾年來加劇,飲食大減,肌黃面瘦,行動無力,民國五十五年十一月一日,求予診治,經施針、塊頭塊尾、通關、氣海、章門,繼續針冶,三十餘次而癒矣。

案例編號:

分類:腹部

主治病名:心積

歌訣:心積古稱名伏梁,自臍衝胸苦難當,建裏通關上中脘,並針天應功最彰。

病因病理分析

:難經曰:病有積有聚,何以別之,然積者陰氣也,聚者陽氣也,故陰沉而伏,陽浮而動,氣之所積,名曰積,氣之所聚,名曰聚,故積者五臟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積者陰之氣也,其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始終,左右有所窮處;聚者陽氣也,其始發,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謂之聚,故以是別知積聚也。又曰:肝之積名目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令人發咳逆(疒+皆)瘧。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令人病煩心。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令人酒淅寒熱,喘咳發肺壅。腎之積,名目賁豚,發於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令人喘逆,骨痿少氣倦怠無力。

醫療案例

:王君,年十七歲,山東人,住台灣省宜蘭縣。患伏梁沖心病,生於肚臍兩旁,下自天樞,上至乳根,硬度粗狀盈握,面黃肌瘦,行動喘籲,坐則挺胸,否則咽喉氣閉不通。民國四十二年六月,來臺北市西寧南路,餘之診所求診,經施針建裏、通關、中脘、上脘、天應,繼續針治月餘,其病痊癒。

:石君,年三十歲,湖北人,住臺北市信陽街,患伏梁衝心病,下自中極,上至心口,滿腹脹痛,連結兩脅及乳脹痛,十餘年來,經中西醫治療均屬罔效,於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來診所求治,經予施針,上述各穴,前後針治三十餘次,滿腹痞塊,霍然而消失矣。

案例編號:

分類:腹部

主治病名:小腹痛

歌訣:小腹疼痛熱與寒,彎腰捧腹苦難言,中極關元並氣海,大巨水道鍼便痊。

病因病理分析

:書雲,大腹屬太陰,富臍屬少陰,小腹屬厥陰,傷寒傳至厥陰,小腹痛甚,此熱邪也,若熱結在裏,畜血下焦,若直中厥陰,小腹冷痛,則為寒邪,尋常少腹痛,多屬疝瘕奔豚之類,書雲,男子外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古人更有痃癖癥瘕之名,皆一類也,痃如弓弦,筋扛起也,癖者隱辟,沉附著骨也,癥則有塊可徵,猶積也,多屬於血,瘕者假也,忽聚而忽散,氣為之也,奔豚者,如江豚之上竄,冷氣上衝也,其癥瘕之氣,聚於小腸,則曰小腸氣,聚於膀胱,則曰膀胱氣也,小腸氣,失氣則快,膀胱氣,少腹熱,若沃以湯,滴於小便也。

醫療案例

:李君,男,年七十五歲,河南人,住臺北市永和鎮信義街,患小腹疼痛,民國六十年十二月七日,求予診治,經施針,關元,氣海等穴,一次而癒。

:張女士,四十五歲,四川峨眉人,住台市臨沂街六十巷,患小腹痛半月餘,民國六十一年元月十七日,求予診治,經針上穴兩次而告痊癒。

案例編號:

分類:腹部

主治病名:小腹脹

歌訣:小腹脹滿疾多般,脹大如鼓苦悶煩,大巨中極通氣海,內庭三裏針便痊。

病因病理分析

:大成雲:此病因停食不化,腹脹非一,有膀胱疝氣,冷築疼痛,有小便不利,脹滿疼痛,有大便處結,脹滿疼痛,須推詳治之,無不癒矣。

醫療案例

:羅君,三十三歲,廣東人,住臺北縣復興港,患小腹脹病,氣往上翻,胸悶腰痠,連結兩脅不舒於民國五十五年十日月十九日,請予診治,施針大巨、中極、氣海、內庭、三裏,先後醫治四次而癒其腹脹腰痠,完全消失矣。

:孫君,四十三歲,山東人,住台灣省桃園縣宏德新村,小腹脹痛,胸口悶痛,兩脅不舒,民國五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求予診治,施針上穴,旋即而癒。

:周女士六十七歲,山東又登人,住臺北縣中和鄉華新街一0九巷五弄,小腹脹,兩月餘,五月十五日求餘診治,計針十次痊癒。

案例編號:

分類:腹部

主治病名:十二指腸

歌訣:十二指腸潰瘍侵,心窩右下痛沉沉,通內二關上中脘,三裏並加幽梁門。

病因病理分析

:舊稱心脘痛,此病初起時,心窩右下部,有壓重感,向右側臥,感覺不舒服,此因十二指腸部,或者發生障礙,受胃液之不斷刺激,與食物之過度磨擦所致。每於食後一二小時,心窩右下處,發生劇疼、如錐如刺,嘔吐之後疼即止,或待食物通過之後,亦可止疼。

生理分析

十二指腸,生理學名詞,小腸之上部,緊接於幽門,蠻若蹄鐵,長約十二指,故名。可分上部、下行部、及下部之三部,輸膽管沿於下行部之外面而走,與胰臟管相合,斜貫腸壁而開口腸內,其開口處,成乳頭狀之隆起,稱為十二指腸乳頭。

醫療案例

:沈君,四十八歲,浙江人,住臺北縣板橋鎮,患十二指腸潰瘍年餘,日夜疼痛戚戚,飲食漸減,顏面無色,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求予診治,施針通關、內關、中脘等穴,輪流針治三次而癒其刺痛解除矣。

:石君,三十七歲,河南人,住新北投永和路,十二指腸潰瘍,終日陣痛不止,民國五十六年三月九日,求予診治,施針上穴兩次而癒。

案例編號:

分類:腹部

主治病名:肚臍疼

歌訣:肚臍痛症陰傷寒,風冷乘虛侵合歡,圍臍四針須用補,神闕名灸病可安。

病因病理分析

:肚臍痛症,男女交合之後,或外受風寒,或內食生冷,以致肚臍疼痛,男子腎囊內縮,女子乳頭內縮,亦有不縮者,或手足攣曲紫黑,甚則牙緊氣絕,此為陰症傷寒,亦名夾症傷寒。

古人治療經驗

大成載:燒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飛病自安,始是五分終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插針之時,慢提緊按、熱氣復生、冷氣自除。

肚臍痛症,男女交合之後,或外受風寒,或內食生冷,以致肚臍疼痛,男子腎囊內縮,女子乳頭內縮,亦有不縮者,或手足攣曲紫黑,甚則牙緊氣絕,此為陰症傷寒,亦名夾症傷寒。男女交合後,陽物縮入,校疼欲死者,急取本婦陰毛燒灰,用水調服,並取洗陰戶水飲之,此急救良方,不可嫌穢自誤,以速為妙,遲則不能救矣,或用熱物暖臍,或用滾水一壺,熨之亦可。(見驗方)

醫療案例

:傅君,四十六歲,四川人,住台化市中華路,肚臍疼痛難忍,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十三日,經孔先生介紹,夾所請治,經詢及病之由來,自訴,因交合後食西瓜所致,當即團臍四針補法,並灸神闕,其病若失。

:吳君,三十二歲,台灣人,住台南市豐嘉路,因住旅社內,夜晚與女子交合,至晨四時許吃通便藥,用冷水沖服後,繼而肚臍疼痛難忍,氣息不接,腹筋擷縮,如絞如刺,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求冶,即用上法而癒。

案例編號:

分類:腹部

主治病名:盲腸炎

歌訣:盲腸炎痛臍右邊,金匱腸癰腫痞堅,天樞外陵與天應,金針瀉動蘭尾蠲。

穴位介紹天應:即疼痛之處。

病因病理分析

:盲腸炎,一名闌尾炎,又名蚓突炎,舊稱縮腳小腸癰(因右足屈曲不能伸,故有此名),亦即金匱之腸癰,所謂少府腫痞,按之即痛,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宜大黃牡丹湯主之是也。據今之稱,此病起原,由於大腸菌與其他菌類之侵入,或受異物宿便之刺戟為主因也。

:其症狀多為急發性,亦有徐發者,在右腸骨窩部(即右髂骨處)時作疼痛,或蔓延滿腹痛,或痛在腹中央,終歸迴盲部位劇痛,而壓痛感尤甚;重者局部腫脹,右腿屈而不能伸,直伸則牽引腹部更痛,如錐如刺,疼痛難忍,口臭苔厚,甚則頭痛,呃逆嘔吐,若化膿破壞,則惡寒戰慄,高燒發熱以致極度,迴盲部腫瘍隆起,急劇疼痛,應速治之,或藥或針,或施手術,凡未化膿者,針灸有效。

古人治療經驗

盲腸炎,一名闌尾炎,按之即痛,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宜大黃牡丹湯主之是也。

盲腸炎,,凡未化膿者,針灸有效。

醫療案例

:林君,三十七歲,四川人,住台灣省高雄市左營鎮,患盲腸疼極甚,並吐鮮血,痛不可言,經其同學石先生介紹,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相偕來所請診,即針建裏、天樞、天應、大巨、水道,針療兩次而癒。

:王君,四十歲,山東青島人,住臺北市博愛路,患盲腸疼,民國五十四年十月十一日,來所就診經施針前穴,亦收療效矣。

:楊華亭先生,山東人,屢治癒此病,初發其脈遲緊,為瘀血已結,尚未成膿,以大黃牡丹湯下之其輕者一劑,重者二、三劑即癒;(以瀉下,痛止為明顯,不需再服藥。)若脈洪數,其膿已成,不可下,恐其穿腸,故以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均依金匱治法也。按大黃牡丹湯,金匱原載漢時之分量,經楊先生審定,方用;大黃四錢、牡丹皮三錢、桃仁三錢及冬瓜仁三錢、芒硝三錢,對於真正盲腸炎,無論急性慢性,服比方未有木癒者,癒後即不再發矣。謹記述於此,藉廣流傳,期能徹底解救患者之疾苦也。

:鐘君,廿八歲台灣人,住臺北市延壽街四十巷四弄,民國六十年五月廿八日,患盲腸炎病,只疼的氣不得喘,幸有王先生,將他用車運至診所,當即施針,天樞,天應等穴,約不過十分鐘霍然而癒。









































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
北京关于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wqd.com/zlyy/1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