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胃炎吗
目前+人已
2
病因
慢性胃炎的病因很多,包括:
01
各种胃黏膜损伤因子:如长期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酗酒、过热饮食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接受放射治疗等,心衰、门脉高压可引起胃黏膜淤血,尿毒症、氮质血症可引起胃黏膜对外源性刺激的耐受性降低;
02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其经口感染,附着于胃黏膜,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NH3,从而中和胃酸,阻止H+向胃腔弥散,促进反弥散;
03
免疫机制: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的产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胃体萎缩性胃炎相关;
04
年龄因素:年龄增加,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黏膜耐受性下降;
05
十二指肠肠液反流: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胆汁、十二指肠液反流可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胃炎是胃溃疡的发病因素之一。胃溃疡的发生与慢性胃炎对胃粘膜屏障破坏有关。粘膜屏障破坏后可导致胃腔内氢离子向胃粘膜内反弥散而使胃粘膜细胞损害,从而使溃疡形成。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一般指内镜下存在如下表现:
(1)胃黏膜充血,呈片状发红,边缘模糊,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
(2)胃黏膜水肿,充血和水肿同时存在,形成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的表现;
(3)黏膜易出血;
(4)可有小的糜烂。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指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指内镜下存在如下表现:
(1)胃黏膜色泽变淡,呈淡红色、灰色甚至灰白色,可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
(2)黏膜变薄,皱襞变细;
(3)粘膜下血管显露;
(4)黏膜表面上皮增生或肠化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的结节;
(5)有糜烂或易出血;
(6)粘液少或无。病理表现为黏膜层腺体萎缩、纤维化、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腺体萎缩是指胃黏膜固有腺体(胃底腺和幽门腺)数量减少,黏膜层纤维组织、黏膜肌和淋巴细胞增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定期做胃镜复查:一般的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复查1次,伴有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需行內镜或手术治疗。
肿节风又名“草珊瑚”,因其药材茎节膨大,功能祛风消肿,故名“肿节风”。又名九节风、九节茶,接骨木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于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属热毒壅盛,并可用于癌症辅助治疗。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阑尾炎、胆囊炎、蜂窝组织炎、五官科及妇科等炎症发作人群。
1、中药广谱抗生素、对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显著疗效,不产生抗药性;
2、分散片剂型,起效相对迅速,减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双向免疫调节,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4、联合用药可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广州中医药医院联合中山市中医药研究所对中药肿节风的药理作用(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祛咳平喘、抗胃溃疡以及对血小板白细胞的影响、调整机体免疫、促进骨骼愈合)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发表于由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医药杂志——《时珍国医国药》。
“可上网搜索后下载原文献进行阅读”
产品相关信息请咨询修正心肝胆各区域负责人或拨打—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白癜风专科医院- 上一篇文章: 护士资格考试容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 下一篇文章: 一个被医患共同忽视的健康大漏洞脊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