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健康教育
阑尾在腹腔内的位置决定于盲肠的位置,附于其后内侧壁,随盲肠位置而变异,通常位于右下腹。其基底部位置一般固定于盲肠三条结肠带的汇合处,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点)。有时也以左、右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点(Lanz点)表示。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以下所提及内容多涉及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一种最常见外科疾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典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恶心及呕吐,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为0.1%一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
1病因详情
急性阑尾炎
1、阑尾为一细长的管道,仅一端与盲肠相通,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运。在此基础上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易致感染。2、阑尾腔内细菌所致的直接感染。若阑尾黏膜稍有损伤,细菌侵入管壁,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
3、其他被认为与发病有关的其他因素中有因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引起内脏神经反射,导致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产生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黏膜受损,细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
慢性阑尾炎临床上大致可分为反复发作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两大类。前者多由于急性阑尾炎发作时病灶未能彻底除去残留感染,病情迁延不愈而致。后者没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症状隐晦,体征也多不确切。
2临床表现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但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多数病人白细胞计数可升高到(10~20)×10^9/L甚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超过80%~90%,可发生核左移。也有部分病人白细胞无明显升高,多见于单纯性阑尾炎或老年病人。尿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如尿中出现少数红细胞,提示炎症可能累及输尿管或膀胱。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测定以除外急性胰腺炎;β-hCG测定以除外异位妊娠所致的腹痛。
2.影像学检查:①站立位腹部平片可见盲肠及回肠末端扩张、积气或液气平,右侧腰大肌影模糊,有时也可以看到腹腔游离气体出现,但量一般不会很多,偶可见钙化的粪石和异物影,可帮助诊断;②诊断特别困难时可做CT检查,可以发现阑尾增粗及其周围的脂肪垂肿胀,见于90%左右的急性阑尾炎病人;③B超有时也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但可靠性低于CT。随着腔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临床上应用腹腔镜(laparoscopy)或后穹隆镜(culdoscopy)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者在逐渐增多,确诊后可同时做阑尾切除。
4诊断
1.结肠充气试验
病人取仰卧位时,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
2.腰大肌试验
病人取左侧卧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3.闭孔内肌试验
病人取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5治疗
(1)当急性阑尾炎处在早期单纯性炎症阶段时可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一旦炎症吸收消退,阑尾能恢复正常。当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但因病人周身情况或客观条件不允许,也可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延缓手术。若急性阑尾炎已合并局限性腹膜炎,形成炎性肿块,也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使炎性肿块吸收,再考虑择期阑尾切除。
1.非手术治疗
(2)一般治疗主要为卧床休息、禁食,给予水、电解质静脉输入等。
(3)抗生素应用阑尾炎绝大多数属混合感染,临床上以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应用最多。
(4)止痛药应用适用于已决定手术的病人,但禁用于一般情况、尤其是体弱者。
(5)对症处理如镇静、止吐、必要时放置胃减压管等。
2.手术治疗
原则上急性阑尾炎,除黏膜水肿型可以保守后痊愈外,都应采用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脏器扰乱小,避免了空气和空气中尘埃细菌对腹腔的刺激和污染。术中以电切电凝操作为主,对血管先凝后断,止血彻底,出血极少,手术结束前冲洗彻底,保持腹腔清洁。因而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可较早进食,又大大减少了术后肠粘连的因素。
2、腹腔镜手术是真正微创手术的代表,创伤大为减小,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轻松,痛苦少。
3、术后可早期下床,睡眠姿势相对随意,大大减轻了家属陪伴护理的强度。
4、腹壁戳孔小(3-10mm不等)、分散而隐蔽,愈合后不影响美观。
5、一般采用全麻,各项监护完备,安全性大为增加。
6、戳孔感染远比传统开刀的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少。
7、腹壁戳孔取代了腹壁切口,避免了腹壁肌肉、血管和相应神经的损伤,术后不会出现腹壁薄弱和腹壁切口疝,不会因为腹壁肌肉瘢痕化影响运动功能,不会因为腹壁神经切断引起相应皮肤麻木。
6怎么预防阑尾炎?
1、保持乐观的精神。忧愁、郁闷、恼怒、悲伤等不良情志刺激,情绪变化,容易打破人的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神经失调,尤其是植物神经紊乱。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胃肠道的功能失常是其常见表现之一。在精神刺激作用下,胃肠道发生痉挛、弛缓等,导致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可诱发阑尾炎。
2、调节寒温。注意季节、气候变化,适时地调节自身机体与自然界关系,天热减衣,天寒添衣,尤其是保证腹部免受寒冷刺激,维护胃肠道的正常功能状态。
3、饮食调理。
1)不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饮食不规律,胃肠道充盈与排空会失去常度;而暴饮暴食,可突然加重胃肠负担,加大食物的机械性刺激。如此会导致肠道正常蠕动发生改变,功能出现紊乱。
2)忌生、硬等难消化食物:生、硬等难消化食物,加重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
3)细嚼慢咽,减少进入盲肠的食物残渣。
4、防止便秘和腹泻。出现便秘和腹泻现象时,要积极寻找原因,及时调理和治疗,保持大便通畅和粪质正常。
5、驱除肠道寄生虫。肠道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等,可窜入阑尾腔,阻塞腔道,诱发感染而引起阑尾炎。因而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寄生虫的发生,一旦出现肠道寄生虫症,要及时驱除,减少诱发阑尾炎的机会。
6、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平日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抗病力,这对于预防阑尾炎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应当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过度疲劳和身体强烈动作都是阑尾炎的诱因,尤其是在饱腹时暴急奔走。
7注意事项
1.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不可随便用止痛药。因为止痛后掩盖了病情,容易延误诊断而造成严重后果。
2.患急性阑尾炎后,如果家庭医院。
3.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及技术条件,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即使保守治疗痊愈后也容易再次发作,所以急性阑尾炎在有条件的清况下,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4.非手术治疗者,在用药时应彻底。在症状、体征消失后仍应用药1周,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5.住院治疗应听从医生安排。陪护人员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人的工作。
6.阑尾炎病情及体征变化较大,有很多病人表现不典型。在没有把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
规范化治疗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科室-
专家专科坐诊时间
自贡三院普外赞赏
- 上一篇文章: 肚子疼看看到底是啥病
- 下一篇文章: 饭后跑跑跳跳,会得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