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岁以后是否每年需要吃一次打虫药
每年到了秋季,许多家长都会疑惑,根据部分校医、医生、家长的说法,孩子在2周岁以后,每年需要常规吃一次打虫药杀蛔虫,这是真的吗?经常有很多家长发现儿童不吃饭、肚子痛以及夜间磨牙,同样也会疑问,这是不是肠道蛔虫病的表现?
要解释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儿童腹痛常见原因都有哪些,根据流行性学统计,常见原因如下:1、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症状;2、急性胃肠炎;3、保暖不当或饮食不当引起肠痉挛;4、肠系膜淋巴结炎;5、急性阑尾炎;6、肠套叠;7、肠道结核病;8、肠道寄生虫病;9、肠道肿瘤等。很显然的,肠道寄生虫病或者我们常说的蛔虫病,并不是儿童腹痛常见原因。
接下来,我们再认识一下蛔虫,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线虫,成虫形似蚯蚓,一般长15-35cm,成虫寄生在小肠,以肠内食物为营养,雌虫每天可产卵20万个,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含虫卵的大便未经消毒处理,污染了土壤、水源及瓜果蔬菜,儿童生吃被污染的食物或者用被土壤、水污染的手取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虫卵被吞入后,在肠道发育成幼虫,穿出肠道进入血液系统,进入肝脏、肺部,沿着气管及咽喉再次被吞下进入小肠,并逐步发育成成虫,雌性成虫排卵→粪便污染土壤→儿童不洁饮食→虫卵初次进入小肠→幼虫进入血循环系统→到肺部并沿着气管到咽部→被吞下进入小肠→雌虫产卵,循环往复。严重病人幼虫在血液系统中感染时可进入脑、肝、脾、肾、眼,引起脑膜炎、癫痫、视网膜炎等,由此可见,蛔虫病对儿童的危害不可小视。
那么我国儿童感染蛔虫病的现状严重吗?根据-年我国第一次全国寄生虫流行病调查显示,0-15岁儿童寄生虫感染率为55.3%-73.3%。-年浙江省10县、市、区选取30个检测点,共计人调查,5岁以下蛔虫病检出率为3.52%。近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卫生条件也今非昔比,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蛔虫感染率越来越低,但经济落后的农村留守儿童仍然是预防重点,特别是仍然以粪便作为肥料给农作物施肥的地区。
最后我们说说预防,最重要的是人的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再当肥料使用,以及提供对污水处理的卫生设施,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及水卫生,并不需要对所有孩子常规投放蛔虫药。平时有很好卫生习惯的小朋友,感染蛔虫病可能性非常小,而卫生环境差及习惯不良的小朋友,特别是对经常腹痛、有排出蛔虫病史、粪便涂片查到蛔虫卵的儿童即可确诊蛔虫病,再予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驱虫药治疗。建议咨询专业儿科医师及传染病医师,切记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 上一篇文章: 小小阑尾炎也要命,这几类人群一定要及时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