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微针手针疗法
问问治疗皮肤病的中药方有什么 http://www.mxxshi.com/jichuzhishi/zhuyishixiang/m/4924.html手针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在手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针刺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对内科、外科、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常见病均有较好疗效。手针的发展以及理论在这里不做过多叙述。手针的取穴:1.按疾病的相应部位取穴,2.按中医理论选穴3.对症选穴。以上三种取穴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临床上以配合应用者较多。一般左侧有病,取右侧穴位;右侧有病,取左侧穴位。手穴就目前发现的有一百余穴,在临床常用,疗效确切者40穴。一、基本手穴基本手穴18个。1、腰腿点手背第二指伸肌腱桡侧及第四指伸肌腱尺侧,位于腕横纹前1寸5分处。每侧共2穴。急性腰扭伤、腰腿痛。2、踝点位于拇指指掌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踝关节急性扭伤、踝部肿胀疼痛。3、胸点位于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胸闷胸痛、呕吐、泄泻、癫痫等。4、眼点位于拇指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目赤肿痛、麦粒肿、电光性眼炎等多种眼疾。5、肩点位于指掌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肩部急性扭伤、肩关节周围炎等。6、前头点(又名阑尾点)位于食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前头痛、胃肠疾患、单纯性阑尾炎等。7、头顶点位于中指第一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神经性头痛、头顶痛、痛经等。8、偏头痛位于无名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偏头痛、耳痛、肋间神经痛、胆绞痛等。9、会阴点位于小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会阴部疼痛、痛经、带下及肛裂等。10、后头点(又称扁桃腺点)位于小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后头痛、急性扁桃体炎、2窝痛、臂痛、呃逆、颊痛等。11、脊柱点位于小指指掌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急性腰扭伤、椎间盘突出症、尾骶部痛、耳鸣、鼻塞等。12.坐骨神经点位于第四、五指掌关节间,近第四指掌关节处。坐骨神经痛、髋及臀部疼痛等。13、咽喉点(又称牙点)位于第三、四指掌关节间,靠近第三指掌关节处。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14、颈项点(又名落枕点)位于第二、三指掌关节间,近第二指掌关节处。落枕、颈部扭挫伤、颈椎病等。15、胃肠点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等。16、咳喘点位于手掌、食指掌侧指关节尺侧处。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头痛、落枕等。17、夜尿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二关节横纹中点处。小儿遗尿、尿频尿急等。18、足跟点位于胃肠点与大陵连线之中点处。足跟痛等。二、新增手穴新增手穴颇多,现择22穴。1、止血点手背腕横纹,环指中线处。止多种原因所致的出血,踝关节扭伤等。2、鼻点手背,环指指掌关节骨尖中央。鼻塞流涕、过敏性鼻炎等。3、升压点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处。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压下降。4、呃逆点位于手背中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呃逆等。5、退热点位于手中指桡侧指蹼处。发热、泄泻等。6、腹泻点(又称止泻点)位于手背第三、四指掌关节上1寸处。急慢性腹泻。7、疟疾点位于第一掌骨与腕关节结合处,大鱼际挠侧缘。疟疾发作。8、扁桃体点(又称鱼际点)位于掌面第一掌骨侧中点。扁桃体炎、咽喉炎等。9、急救点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缘2分许处。昏迷、中暑等危重症。10、定惊点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小儿高热惊厥。11、脾点位于掌面拇指指关节横纹中点。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等。12、小肠点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节指关节横纹中点。小肠经病。13、大肠点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大肠经病、腹泻、便秘、阑尾炎等。14、三焦点位于掌面,中指第一、二指骨间横纹中点。三焦经病、胸腹、盆腔疾患。15、心点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心悸、心痛、心律失常、失眠等。16、肝点位于掌面,环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胁肋疼痛,胃脘胀满等。17、肺点位于掌面,环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咳嗽、气喘、胸闷等。18、命门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一、二指骨间横纹中点处。遗精、阳痿及肾虚腰痛。19、哮喘点位于掌面,第四、五掌指关节间。支气管哮喘。20、止痒点位于腕横纹尺侧缘前1寸,赤白肉际处。皮肤瘙痒症及过敏性皮肤病。21、睡眠点手背,在合谷穴与三间穴连线的中点处。失眠症。22、甲亢点手背,小指中线,腕横纹后,尺骨前陷中。甲状腺机能亢进。手针的适应证1.凡针灸能治疗的疾病均可采用手针治疗。2.手针对多种疾病所致的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如急性腰扭伤性疼痛,头痛,胃痛,痛经等。3.手针对下乳,眼肌痉挛有较好的疗效。手针经典病例1.张某,女,39岁,工人。哮喘十年,每次秋冬季节加重,每次发作3—5天。来诊前一天突然发作,服药未效。取右侧新哮喘穴,进针一分钟后喘息好转,五分钟后听诊哮鸣音消失。经随访一个多月未复发。2.陈某,男,28岁,练双杠时左腕关节扭伤,局部剧痛,腕关节背侧中部明显压痛,不能做支撑动作。针刺扭伤1号,行针时活动腕关节,15分钟后疼痛消失。半月后随访未复发。3.马某男,22岁,工人。右背带状疱疹,触痛明显,同侧腋下淋巴结稍大且有压痛。取胸痛点,后头点。针后触痛消失。针刺两次后,疹色消退,疼痛减轻,4次后皮损消退,疼痛消失,腋下淋巴结无压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上一篇文章: 速读社丨基石药业PDL1抗体获FDA突
- 下一篇文章: 针灸穴位治疗各类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