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的躯体症状障碍
今天介绍一种没有器质性疾病的腹痛症状群——躯体症状障碍。
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V的对躯体症状障碍的定义为:具有非常痛苦和导致重大躯体功能损伤的躯体症状,同时具有关于这些症状过度的和不恰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在消化科,这些患者往往深受各种不适甚至痛苦症状的折磨,比如腹痛、腹胀、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等,但是各项影像和生理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用针对躯体疾病的内、外科理论无法解释这些症状,常规的治疗也没有效果。这些症状真实存在,但因为多次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异常,患者多次就诊往往被告知“没有病”、“心理病”,或者是需用相关的解剖异常来解释。很多顽固性腹痛被告知“结肠息肉”、“慢性阑尾炎”、“肠黏连”“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等,按照这些诊断服用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有些患者接受多次手术仍然没有改善。
躯体症状障碍同时也存在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症状的困扰。诊断标准:一种或多种不适的症状,这些症状带来的困扰,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病人对这些症状会有过度的担心,过度的想法,付出过度的时间和精力去就诊。检查一次没有问题,但是10次8次的反复去核查,怀疑自己体内是不是有了什么严重的问题没有被医生发现。病程一般都超过6个月。比如说患者有胃下垂,这种发现只造成了两分不适,但他的焦虑症状已经达到了8分或10分。上一周我提到了一个名词,叫脑肠互动异常,指的是大脑与胃肠道之间的神经信息是有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的过程。大脑和胃肠道就像两口子,一方的不适,可以引起另一方的不安。慢性胃炎胃下垂,或者以前曾经发现过有十二指肠瘀滞,这些过度的焦虑反而加重了胃肠道的症状。
躯体症状障碍的治疗,首先需要临床医生在思想上能认识到这种疾病,不否定患者有症状存在,更不会因为没有影像学的阳性发现就将患者推走。通过饮食调节、补充益生菌、生活方式改变、自我心理调整、体能锻炼、正念冥想、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等,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这里常用的药物就是以神经递质调节剂为主的心身科药物,通过对于胃肠道内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等分布水平的调节来纠正脑肠互动异常,从而治愈躯体症状障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胆囊炎的症状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