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疑难杂症,耳穴疗法轻松搞定

白癜风可以纹身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200514/7898415.html

一、耳穴疗法,轻松减肥

临床资料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严留光医生用耳压法在科威特中国门诊治疗肥胖者例,其中男62例,占34%;女例,占66%。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72岁。绝大多数患者为科威特人,也有少数外籍人。患者为单纯性肥胖。

治疗方法

1、取耳穴神门、大肠、胃、食道、贲门、口、内分泌、饥点。

2、用75%酒精常规消毒耳廓,将王不留行籽置于0.5cm×0.5cm胶布上,贴于上述穴位,每次全部穴位均贴,于饭前半小时按压诸穴3—5分钟,以耳穴处发热为度。每3—4天换1次,两耳交替,3个月为一疗程。

3、在治疗期间适当控制饮食,尤其入睡前1小时,不宜进食。

二、耳针治疗白睛溢血

临床资料

白睛溢血是指球结膜下小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色鲜红,呈片状边界清楚,状似胭脂涂抹。它是眼科常见病。

福医院林美玲医生在临床上应用耳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睛溢血,效果满意。

治疗方法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肝、眼为主穴,神门、枕、脾为配穴。

2、每次治疗主穴均用,配穴选用1—2个穴位。常规消毒穴位后,用40—50mm(1.5—2.0寸)毫针,医者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穴位,中指顶置在耳背,垂直进针,留针30分钟。

3、每5分钟嘱患者自行轻轻摇摆头部,以利震动耳针加强刺激每日治疗1次,两耳交替使用。

经典病例

张××,女,50岁。于年8月23日求治。主诉2天前右眼异物感,畏光羞明,眼睛灼热,眼分泌物增多,视物不适,口苦,尿赤。查右眼肿胀,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显著,球结膜下小片状血鲜红色。诊断为右眼急性结膜炎并球结膜下出血。

经耳针3次治疗,结膜下出血吸收,急性结膜炎症亦明显减轻。继续耳针治疗2次,急性结膜炎亦痊愈。

三、耳穴贴压治疗阑尾脓肿

临床资料

阑尾周围脓肿指在阑尾急性炎症下,阑尾周围所形成的脓肿或炎性包块。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腹膜刺激征象,压痛性包块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本病发生率占急性阑尾炎的4%~10%。

医院邵翠姣医生用耳穴疗法治疗阑尾脓肿,取得理想效果。

治疗方法

1、取阑尾、交感、神门为主穴;心、肝、脾、胃、小肠、大肠为配穴。

2、用75%酒精常规消毒一侧耳廓,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在耳穴上,每日按压3—5次,每次10—20分钟,隔日换1次,两耳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

经典病例

吴××,女,52岁,干部。年7月21日诊。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3年余,本次又发。B超检查示右下腹部探及3.1cm×3cm低回声,界线欠清。提示右下腹占位性包块可能。外科诊断为阑尾脓肿。动员其手术,患者拒绝,故来本科治疗。症见精神疲惫,心神焦虑,体质虚弱,右下腹麦氏点可触及包块。

用上文治疗方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包块均消失。B超复查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至今4年未复发。

四、中医疗法配合耳穴疗法治疗神经性饥饿症

临床资料

饥饿症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心理性疾病,患病的人总是感到饥饿,需要不停地吃东西。患饥饿症的病人,据说一天可以吃掉21万千焦热量的食物。这个数量是一名从事极重体力劳动的男性一天所需热量(千焦)的10倍多。

河南省沈邱县冯营中心卫生院王杰重和王志恒医生用耳穴疗法配以传统中医疗法治疗神经性饥饿症,取得良好效果。

治疗方法

1、自制环形耳针,选耳穴肾、胃、三焦、膀胱、敏感点(相应的敏感点),胶布

固定留针3天,如症状不减者自行轻捻。体针取内关透外关、三阴交、曲池、中脘,以上诸穴选用0.38mm(28号)毫针,行强刺激泻法,留针10分钟,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

2、内服中药人参10g,黄芪、生石膏各30g,知母、五倍子、茯苓、杞果、生地各15g、粳米、熟地、五味子各12g,山药、萸肉、龙骨、天冬、寸冬各20g,甘草6g。

经典病例

王××,男,46岁,农民。年4月19日突然感觉心慌,全身无力,饥饿口干,饮食量、饮水量每次超过本人正常时的3倍,双目视力模糊,头发手触及大量脱落,但不呈片状脱落,四肢乏力,双目胀痛头晕,双下肢轻度水肿来院治疗,诊断为神经性饥饿症。

以上述治疗方法治疗5天后,症状消失,续用上方巩固治疗10天而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五、耳尖施灸治疗胬肉攀睛

临床资料

胬肉攀睛,即西医所谓:翼状胬肉,指有一三角形脂膜胬起如肉,由眼珠眦角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的慢性外障眼病。

《针灸大成》卷七经外奇穴载:“耳尖两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翼膜,用小艾炷五壮”。医院马元医生和山东省吕剧院医务室 王春燕医生以此为依据,近年来用耳尖施灸疗法治疗胬肉攀睛,获得较好疗效。

治疗效果

将细软的艾绒捏制成边长约1cm的三棱锥形艾炷,用镊子轻轻夹住,点燃底部后,对准患侧左耳尖穴施灸,施灸期间嘱患者闭目。施灸距离以耳尖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待艾炷自行燃烧完后,再换另1炷,每次灸5—7壮,每日1次。

经典病例

王××,男,58岁。因左侧肢体麻木,头晕月余,以中风先兆收住入院。入院检查时发现患者左眼自内眦有三角形肉状胬起,红赤显著,横贯白睛,尖头已侵及黑睛,伴眵多,泪多,口干,咳吐黄痰,舌红苔黄,脉弦数。根据患者症状辨证为风热壅盛,气血郁滞。

用上述治疗方法治疗3次后,肉状胬起的尖头已退至黑白睛交界处的外面,眵泪大减;治疗7次后,肉状胬起基本消失,眵泪也无。另外,患者自述在每次施灸期间,患眼都会逐渐产生温热感,且灸后即感眼睛明亮舒适。

六、耳穴治疗色斑

临床资料

色斑包括雀斑,黄褐斑,蝴蝶斑,青黑斑等,均因色素沉淀于面部皮肤而致,往往与慢性疾病(如肝病,失眠,妇科病等)有关,在情绪波动,身体疲劳时,面部就会表现出来,同时使原有的会增长而加深。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彭正龄医生治疗雀斑共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例,黄褐斑例,雀斑93例,混合斑(黄褐斑,雀斑)80例。

治疗方法 

1、取神门、肺、肝。用0.4cm×0.4cm大小的胶布,将王不留行子固定贴于耳穴位置上,每次按压耳穴5分钟,每日3次,每周更换2—3次,20次为一疗程。

治疗结果 

本组例中,所有患者均有显著效果。其中,痊愈85例,占28%;显效例,占60%;好转35例,占12%。

七、针健侧外鼻耳穴治疗肩周炎

临床资料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肩周炎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江苏省镇江铁路卫生所张玉夫医生用耳穴疗法治疗肩周炎38例,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45—48岁。病程在一月内21例,半年内13例,1—3年4例。

治疗方法 

1、取健侧外鼻为主,配肩、肝、肾、心、小肠、神门、肾上腺。

2、用耳穴探测仪找准穴位,先取外鼻用40mm毫针,令患者微张口,持针对准凹陷处,垂直进针0.8—1.0寸,以捻转补法,待患者有局部酸胀感后,留针30分钟,其他穴均用25mm毫针直刺或斜刺。

3、在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患肢,至疼痛减轻或消失为止,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治疗结果 

发病一月经治疗5—6次愈者20例,占53%;半年经治疗10次愈者12例,占32%;经治疗15次好转5例,占13%;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参考文献:临证验案——耳针疗法,上海针灸杂志年第13卷第5期,发稿人:黄琴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hwqd.com/zlyy/1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