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杂志来稿选登middot散文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优惠信息
危难中,走近身边的军医
文丨梁国政(四川宜宾)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真实故事。风驰电掣列车上,当我生命处于危难中时,一名军医来到身旁……
在潍坊办完事后,前往莒南县小住两日,将未完材料整理后前往泗洪农场。登上一叶扁舟,40多岁船娘十分开心地唱起了江南小调,紧橹慢摇于狭窄古运河,将我们送往目的地。在农场和徐州彭城将余后事情作一收尾,终于完成了这趟苦差。一路马不停蹄疲于奔命,屈指一算半月有余。
一连十多天滴雨未下,虽然才五月中旬,气候骤然变幻防不胜防,连冬衣也不知该放何处。返川时,列车到达郑州已是午夜。车厢内,旅客们早已鼾声大作进入梦乡。长途跋涉变令人浑身乏力,风扇在车顶上懒洋洋旋转,无力调节紧闭门窗的沉闷空气。半靠在12号车厢53号座位的我,小腹剧烈疼痛难忍,苍白脸上豆大汗珠不由自主滚落下来。
“麻烦您们二位,请帮忙叫一下列车员。”我实在无法招架病魔突然降临,接连两次去卫生间呕吐,更无法忍受小腹疼痛带来的折磨。
“对不起,二位哥子,真不好意思吵醒您们。”无奈之下,不得不向临坐两位同路回川的小伙子求助。
朦胧中,两人睁眼看了看脸色苍白的我,不禁吓了一跳,两人一起三步并着两步飞快将列车员叫来。须臾,广播传来女播音员急促的声音:
“旅客同志们请注意,12号车厢内一位乘客突发疾病,列车中如有医务人员,请马上协助我们进行救助!”
话刚落音,车厢内陆续走来许多关心我的乘客。这时,身着洗得发白军服,领口两面红旗飘舞头上红星闪烁,一张英俊脸庞高挑的军人走到我身旁。对话简洁,听完病情介绍军医模了摸脉膊,很快确诊为阑尾炎急性发作。列车员像接到命令的战士,手足麻利调整座位,将两位同路小伙子调到别的地方,座位变成了临时病床。
军医迅速从携带挎包里掏出酒精棉球银针,消毒后在我小腹小腿和手上分别扎上几根银针。十多分钟后,疼痛得到缓减,但他并没有离开我,而是继续留针对病情进行观察。
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奇迹在我身上出现,疼痛逐渐消失,之后完好如初与健康人无异!我起身眼含热泪,紧紧握住危难中救命恩人双手,他用我国传统医术,救死扶伤崇高医德,拯救了我的生命。
军医谦虚地冲我笑了笑:叫我躺下休息。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换上别的医生,也会这样做。您现在还不能乱走乱动,必须躺下静养一直到成都。”军医语言亲切,既是关爱,也是医嘱。他特别提醒我:“从目前病情观察,您平安到达成都是没有问题的。像你这种经常出差在外,患有慢性阑尾炎的人,一定要多加注意,切莫粗心大意。必要时,最好手术切除。”
怕我产生顾虑,再次叮嘱道:“医院医生,在绵阳下车。如果病情有反复,请马上告诉列车员,我会及时前来处理的。我们是老乡,请您放心好了。”我流着热泪点了点头,目送这位不知姓名的军医“老乡”返回原位。
列车快到西安时,列车员前来征求我的意见,可否在西安下车,医院住院治疗?我谢绝了这位秀丽端庄,和蔼可亲列车员的关心与好意。过了西安进入四川境内时,军医再次前来为我摸脉,仔细了解病情,见没什么大碍,这才放心地向我告别。
一路平安回到家,遵照军医所嘱,去医院复查后很快做了阑尾切除手术,从此再无后顾之忧。可是,列车上发生那场激烈的生死争夺战,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每当回首往事,便会想起我生命中的保护神。
岁月苍桑,许多年过去了,但一触摸到阑尾手术后的疤痕,列车上许多人救我于病危中紧张繁忙的一幕,马上涌现出来:军医,列车员,广播员,同行的小伙子,以及所有关爱我的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张张可亲可敬的面容,一个个热心善良鲜活形象,不断在泪花滚动的双眸中涌现……
END
作者简介:梁国政,宜宾市人,市作协会员。主要作品《扈江旧事》《天竺花园》《为了忘却的纪念》《大地采珠》《花溪烟云》《民间文学集》等。
《家乡》杂志签约作家
《家乡》杂志招聘签约作家启事
贾庆军丨徐林申丨黄光奇丨赵连友
郭涧笙丨冯志忠丨陈国军丨杨智
杨英拥丨方承铸丨刘章际丨高雅丽
徐海楼丨查树红丨张东军丨杨林
谢尚江丨罗永懋丨步金萍丨袁明宗
尹小平丨李光明丨董自明丨张俊杰
郑志福丨陈俊辉丨董刚丨徐香明
刘楷强丨刘良国丨王俊茸丨蒋亚萍
陈吉祥丨刘春霞丨李月荷丨刘虎
赵以琴丨历艳华丨邵芳菲丨丁占英
梅会林丨汪维伦丨陈筱静丨尹淑珍
向安青丨陆春阳丨杨凤鸣丨徐志俊
马志才丨魏怀平丨陆继山丨董永卿
家乡编辑部支持家乡,支持原创,请鼓励!
- 上一篇文章: 有肠息肉就要割了华西医生说,90的大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